说句实话,在区块链行业里,我接触最多的应该就属于游戏了。对于挖矿、技术、炒币了解的微乎其微,之前一直拘泥于原地,未曾有过进步,而今我冲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去看看区块链行业的其他面貌是个什么样子。
今天来看一看挖矿行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币圈的人基本都知道比特币是要通过算力来进行挖矿的,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该怎么去挖、以及用什么设备去挖。现在矿机产业已经形成非常庞大的市场了,在这里面包含的知识也并不少。
谈到矿业,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鼎鼎有名的公司,那就是比特大陆。比特大陆是全球领先的算力芯片公司,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工艺设计能力。公司的产品包括算力芯片、算力服务器、算力云,主要应用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设有研发中心。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公司是全球前十大、中国第二大无晶圆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比特大陆的业务范围包括蚂蚁矿机、蚂蚁矿池、BTC.COM、人工智能,其研发的最新挖矿产品S17e和 T17e在预订开始一分钟后就一售而空,其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说到挖矿公司,还得提到一个比较出名的,那就是比特微。比特微 (MicroBT) 是由蚂蚁矿机 S9 的前首席工程师创立,其旗舰产品神马(Whatsminer)系列力压比特大陆的产品。像比特大陆和比特微这类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只是 ASIC 芯片的设计者,这是一种专门用以进行哈希类算法计算的芯片。芯片的实际生产是在台积电(TSMC)和三星(Samsung)等高度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厂进行的。
简单介绍了一下现在比较有名的矿业公司,接下来我来梳理一下挖矿是如何诞生的,从源头来进行讲解。
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是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开始,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比特币的发行,不依靠中心化的制度,而需要根据特定算法,根据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诞生初期,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挖矿、交易、买卖。用户献出自己的CPU,运行挖矿软件来进行挖矿。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解决难题得到比特币作为奖励的过程,所有的旷工同时运作,看谁能第一个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
为了保证比特币不会被很快挖完,中本聪设计了一个机制,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虽说在比特币初期挖矿很容易,但是那时候还不具备流通价值,大家都是凭借好玩才去尝试一下。直到后来,2010年5月22日的一个傍晚,有位饥饿的程序员Laszlo Hanyecz在美国用10000个比特币换了总价值25美元的2个披萨,并在网上发帖炫耀比特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形成了公认的第一笔比特币汇率。
这时候的比特币已经初具价值,一些接触过比特币的人也开始了挖矿之旅。随着比特币挖矿难度的提升,用笔记本来运行挖矿软件已经很难挖到比特币了,这时候矿机就孕育而生了。初期是很小的矿机,后来是一群矿机,再到后来是矿池。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费!大型矿场挖矿时,必须得有足够的电力支撑,否则是无法运行成百上千台矿机的。而且,从国家层面来讲,是提倡区块链技术的,但是反对投资者在国内开设矿场的,因为会造成能源浪费。2019年4 月 8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产业。
据相关资料表示,全球有超过70%的比特币挖矿算力存在于中国境内。挖矿企业一般都会把矿场设在四川、云南、新疆、内蒙等煤炭丰富地区,利用其廉价的电力资源以及凉爽的气候来进行挖矿。
虽然挖矿可以为旷工提供稳定的收益,但是也避免不了天灾人祸。这些矿场设立的地方一般都是人迹罕至,地势危险的区域。今年我就看到过多条新闻,某某矿场燃起大火,机房一边燃烧一边发出轰轰隆隆的风扇排风声响。以及某矿场被洪水肆虐,直接冲没了。
比如2018年6月份,四川省就有多家矿场被洪灾影响,所有的矿机被大水冲刷散落一地。数以万计的矿机躺在泥泞的地上,泥水直接灌进了矿机的内部,看来无法再被使用了。
其实不仅是自然灾害,如果遇到比特币长时期暴跌的情况,矿场也很难坚持下去。高昂的电费是最大的隐患,当矿场已经连续多日产生负收益时,矿机就会停止挖矿,并以低价卖出。
那么,为何还是有这么多人要开设矿场进行挖矿呢?矿机到底具有什么魅力呢?总结起来就是稳定!你不用担心项目方跑路或者插针,只要矿场能运行,每天就有稳定的比特币进账,投资风险率要比投资山寨币或者现货低得多。在山寨币动不动几十倍跌幅的情况下,开设矿场的风险,还是可以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