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区块链”名称改为”人联网”

区块链是中本聪为了推比特币这套货币系统而搭建的一个特殊的互联网系统。从起源来看,区块链可以定义为比特币工程,是为了支撑比特币这个金融系统自动运行而改造的互联网。由于比特币是一个民间金融系统,而且是一个虚拟的无人化的系统,所以需要互联网来支撑,但由于10年以前的中本聪还默默无闻,大家对于他来运作这个系统,尤其是由他来记录大家的转账过程和账户余额不放心不信任,为此,中本聪对传统的互联网和数据库做了改造,核心就是自我限制互联网、数据库后台操纵篡改数据的可能性,包括,代码开源,Pow机制, 哈希算法,密码等等,因此,我认为区块链它准确的名称应该叫人联网,互联网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物联网Iot,在物联网上,不管是参与者还是网络的运营方,都没有动机去篡改数据,但是在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互联网即我称之为的所谓人联网(Iop,Internet of people)上,参与的人可能有动机篡改数据,而后台在技术上更是有能力来篡改数据,为此要对后台进行限制,这些相关机制、技术,就是所谓的区块链。尽管他从技术上解决了比特币系统自动运行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比特币的金融逻辑,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没有明确的对应的经济体,第二,没有货币的增发机制。 


货币的功能包括:1、支付、转帐、价值储存,2、铸币税。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包括货币,股票,债券在内的所有金融资产都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资产,因为它自身并没有使用价值,它只不过是获得使用价值的一种法定凭证,所以它们应该被称之为有价证券。货币在发行环节并不是等价交换,比如100万100元人民币的纸币,它的印刷成本可能只有不到5块钱,在这个环节,政府实际上通过发行这张纸币,收取了95元的铸币税,但问题是政府收取的铸币税所对应的义务是向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包括国防外交,公共设施建设,福利包括医疗教育支出等等,所以从终极意义上,这也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
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货币,它的第一属性应该是民间发行货币,数字技术只不过是支撑民间货币运行的技术手段。如果民间货币的功能只限于支付、转账和价值储存,从金融逻辑上也许行得通,但这其中也面临一个适度的收费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发行货币的机构向社会提供了100亿的货币用于流通,那么它应该收取多少费用?这个问题很难从技术上解决。更重要的是,数字货币面临第2个问题,那就是民间机构是否有权利收取铸币税?显然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因为铸币税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为等价交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无论货币还是股票都不是资产,它只是有价证券。500年以前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地理大发现,在欧洲产生了股份制。企业的法律形式从合伙制转向公司制,而公司制从一开始的私募公司转向了公募公司,最终催生了股票市场,公募公司成为了上市公司。贯穿其中的背后的故事就是民间的经济主体,公司,发行股票,无论是货币还是股票,都是一种有价证券,都是发行主体和投资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
今天我们在讨论民间发行货币的时候,遇到了等价交换的问题,那么500年以前民间机构发行股票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呢?股票是投资者向一个公司进行了股权投资所获得的对价,对应的权利就是产权,它包括4个方面,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在逻辑上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至于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没有获得合理的收益,属于个别现象,不足以否定股票这个金融产品的设计的逻辑。
在对某个公司股票进行估值定价时,人们有相应的估值模型的,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市盈率法,即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每股收益取决于公司的利润,数据来自于损益表,背后有一套成熟严密的会计核算方法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2017年持续到2018年的1CO热潮以及后来泡沫破裂,根本问题就在于,coin没有一个明确的成熟的估值定价的模型和方法,结果是导致无论是在一级市场的发行环节,还是上市以后的二级市场交易环节,投资者在对coin进行交易的时候,在对其价值进行判断时无所适从,交易就很容易变成一个纯粹的投机赌博、零和游戏,这样就失去了金融的基本要素。这就必然导致1CO的快速退潮,正因为如此,2018年10月份,美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区块链融资的指导意见,将1CO转向STO,其根本思想是按照股票的逻辑来打造coin,即为coin赋予内在价值,由现金分红来支撑coin的价值,而且分红的水平、数量必须有比较明确的数学模型。
以实例来说明,最早期的STO案例,比如tZERO,每季度按照公司收入的10%向token持有者分红。我们可以不妨做这么一个理解或者猜测,tZERO公司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它隐含了一个假设,公司的净利润等于公司收入的10%。STO确实解决了1CO的内在价值的支撑问题,但是它相比现有的股票系统以及股票这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STO推出了以后,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对区块链金融的发展产生太大的推动作用。
为此,链通科技提出了自己的模式,就是SPT(Security projected token)。针对不同的主体,SPT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单个公司,SPT的意义是将股票的4个权利,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分拆交易,目的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水平。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已经讨论了近30年。但问题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最典型的情况就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而背后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公司治理的理解存在偏差。通常的理解,公司治理就是公司制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受托人即经营层利用股东的授权,侵害股东的利益。实际上,大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产生的相关问题,不需要法律介入,因为大股东是强势的一方,通常情况下这个问题交给技术就行了,不需要法律的介入,法律保护的是弱者。所以公司治理方面真正需要关注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是股东作为一个整体与经营层之间,而是小股东与大股东事实上存在的,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公司的股权具有分散性,尽管小股东持有的股份总额有可能超过大股东,但在实际操作中大股东很容易对小股东各个击破,利用其占比不多的股份,占有公司全部的权力,并以此侵害小股东的利益。我们的SPT模式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将经营权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当公司要开股东大会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投票权交易集中到少数对公司经营有意愿参与的小股东的代表手中,将分散在各个小股东手上的投票权集中起来,形成合力、统一的声音来抗衡大股东。不仅是为了保护小股东利益,而且在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上把投票权集中起来,在股东大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有利于优化公司的经营决策,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对多个公司,SPT的含义是链改。链改的概念由链通的前身凯利链谷2018年6月份提出。
前面提到,区块链最早是中本聪为了支撑比特币这个民间金融系统自运行的一套改造后的互联网,那么今天我们利用区块链这个技术,不再局限于发币,而是将其用于支撑产业链的运行。我们认为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打造产业链,在不同的行业里面选择上下游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产业链。现在一般都认为经济的微观组织、基本单位是企业、公司,我们认为,在未来,随着区块链的应用,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链,而这些产业链才是经济的基本单位,微观组织,区块链组织并不是要消灭公司制,而是将传统的公司按照行业的上下游组织起来,这就是链改。
股改,通常的理解就是将有限公司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链通科技认为,按中国现有的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跟有限公司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有意义的是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区别,公司法正确的分类是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因此,股改的真正含义是让公司从非上市公司变成上市公司,即让公司上市。上市公司的含义就是股份在交易,通过交易解决企业的估值定价问题,从而为公司进行股权融资,支持公司的技术创新。而链改,就是把证券市场培养的好公司再组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如果说公司类似于人的细胞的话,那么经过链改形成的区块链组织就类似于人体的器官。
股改主要是解决企业的股权融资问题,而链改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的流动资金的问题,通常,流动资金是依靠银行的贷款。流动资金的主要用途是上下游企业企业之间由于原材料采购而支付的款项。如果这个上下游企业本身是一个共同的公司的下属车间、部门,那么下游单位去上游单位提货的时候是不需要支付款项支付法币的,只需要记一个账,之所以需要支付法币,是因为他们不是属于同一个单位。链改,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这些不是同一法律主体下的部门,法律上独立的公司,在进行原材料购销的时候,也可以比照同一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一样,不需要支付法币,只需要记账。
具体做法是,一方面我们利用区块链打造数据库,将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信息记录上链,让这些企业形成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内部打造一个内部认同的有价凭证,这里可以参考STO的逻辑,由上下游的企业向token基金会签署协议,每年按照各自企业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向token管理机构缴纳费用,以此来支撑token的价值,上下游企业之间购销原材料时,就不需要支付资金,只需要记个账,支持这种做法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彼此的信任,第二,以token作为付款担保。
对上述的做法进一步深化与放大,就不局限打造一条产业链,而是建设一个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有创建者,有各个管理机构,包括基金会,它类似于现实中政府的财政部,央行,证监会,基金会发行token,仅限于生态内部使用,不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货币,生态内上下游的公司,通过交税的方式来换取token,可以理解为贡献、交税即挖矿,各个部门以他们的管理服务的贡献来换取token,只有来自于生态外部的纯粹的财务投资者,需要以投资来获得token,类似于投资移民。
在SPT的讨论当中,我们提出了行业币的概念,行业币的价值取决于链上企业市值。这实际上在无意之中把股票和货币之间的墙壁给打通了。公司发行的股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这个公司发行的币,而政府发行的货币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国家发行的股票。类似于行业币的价值取决于行业上企业的市值,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的价值也取决于这个国家各个行业的价值。按照这个逻辑在网上延伸,世界币的价值,难道不也是取决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法币的价值总和吗?由此我们提出了世界币的三重积分模型:我们认为世界币的提出与人民币的国际化非常吻合,美元作为全球的经济的主导货币实际上在对全世界的剪羊毛,美国向全世界收取了铸币税,关于铸币说前面已经论述过,就是纸币的印刷成本与其实际购买力之间的差额。人民币的国际化,本质上是去美元化,而去美元化的手段,并不是用人民币去替代美元,而是打造独立于现在所有法币的新的货币,我们称其为UNC。
站在行业的制高点。我们也深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涉及金融逻辑,同时底层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如何看待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如何解决,在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取舍。是目前区块链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