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区块链火了之后,必定会吸引资本和创业者的关注。
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赋能各个产业,但目前不管是技术还是落地,都还存在诸多难点。了解技术本身,了解行业大趋势,是每个从业者的必修课。
给中央讲解完区块链的陈纯教授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从技术、产业、监管等方面又公开讲了一次区块链,值得大家品读。
自区块链被中央点名后,整个行业“出了圈”。作为现阶段需要关注和研发的新技术,区块链拥有巨大的潜力,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然而,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将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在哪里?最新的应用布局是什么?如何做到有效的监管?
对此,陈纯教授在10月31日的会议上,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而又细致的分享。
一、
联盟链是核心技术突破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
2008年10月31日,一位网名为中本聪的人,在metddowd.com上面发表了一篇有关去中心化支付体系的文章,之后就出现了数字货币的概念。随着数字货币的出现,其背后就需要一套记账系统,于是区块链技术便应运而生。
区块链,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私有链、公有链和联盟链三种形式。“目前西方国家主要研究比较多的还是基于公有链的一些应用,因为公有链基于与中心化,可开源等特点。
私有链的特点是可控,而联盟链是基于这两种之间,既有多中心化的优势,同时也拥有可控的特点。因此联盟链就成为我们国家和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要需要攻克的核心技术。”陈纯这样介绍道。
近年来,虽然随着联盟区块链的出现,平台有了准入制度,在产业应用方面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服务产业经济和社会治理,也成为了目前区块链技术研究的主流方向。
但真正要成功攻克联盟链这个技术,还需要解决好四项关键的技术。
首先是联盟链高性能关键技术。陈纯院士表示,要实现联盟链的技术突破,高性能是一个关键指标,它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技术突破,包括高性能的共识算法、高效智能的合约引擎、新型的共识机制等,希望能够提高共识效率和安全性,做这些主要是为了支撑大规模多种网络的组网。
为了更好的解释这点,陈纯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比特币交易速率很低,每秒只有几笔;国外的以太坊每秒也只有几十笔,然而这些是不够的。就拿“双十一”来说,当时的传输效率达到了每秒22万笔。因此,区块链的效率必须要达到每秒过万才算达标,而真正要应用起来,高性能是及其关键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纯发表讲话
对于区块链,外界很多人是持担忧态度,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安全问题。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区块链安全隐私关键技术。陈纯认为,在中国要应用起来,首先要全面支持我国的加密算法和标准。联盟链要做好,就要在物理层面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离,实现交易可验证但不可见。同时,在可信执行环境中实现节点秘钥管理和数据加密存储,最大限度保证安全。
第三个关键技术,陈纯表示是高可用性。在这个技术中,包括动态成员的准入机制,以及节点失效后的快速恢复机制。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在增加一个节点或者删除一个节点,并不能让整个网络停下来,这个过程应该是实时动态的。在完成这个工作,还需要有联盟自治管理机制和高效的热备切换机制作为基础。
最后一个关键技术是高可扩展性。对于这点,陈纯认为,因为区块链也是由编程语言所搭建的,因此它必须支持多种汇编语言的使用。同时,在存储方式方面,也要支持多类型、多组织的数据可信存储。其次,还要支持预言机提供外部数据源服务和支持跨链,这样才能保证可以在多个不同的链上进行协作。
因此,要实现联盟区块链的大规模运用,就需要突破高性能、隐私保护、高可用性和高可扩展等关键技术。
二、
链上链下全协同
前几年,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国内都在谈“互联网+”,现在来看,各行各业都基本完成了互联网+的目标,由此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
那么,如果要让区块链大规模服务于各行各业,即“区块链+”,就要解决链上链下的协同问题。
“所谓的链上就是区块链,链下就是所有传统的可信信息系统,我们就需要把区块链系统嵌入到现在的传统可信系统来解决有些问题,或者反过来用我们的区块链系统把传统信息系统放出来。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蔡亮在回答记者问题
链上链下数据协同会特别重要,这对于链上链下数据能够有效协同要求极高,以确保链上链下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陈纯这样讲到。
目前在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成果,可以提供国产、自主、可控,完善的中国国密算法支持,提供系统的链上链下协同服务技术栈。
根据陈纯的介绍,目前主要包括:大规模可信存储、集群节点数量可达数万节点;支持智能合约跨链互操作的通用跨链服务;“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共享等等。但是无论如何,现在技术还远远不够,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区块链产业应用
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一样也是一个新兴技术,那么它的应用就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而在这次会议上,陈纯博士也对其做了介绍。
在区块链应用方面,陈纯认为,西方国家做的比我们早,这主要因为他们是在公链的基础上来做的,首先在金融业开始,然后逐步带动起来其他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主要在联盟链产业应用化是保持领先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多行业并进的模式去发展,比如在金融行业、法律领域、医疗领域、能源领域和公益领域等等。
对于区块链的技术应用落地,陈纯认为底层平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全国就有好几家公司是做联盟链底层平台研发的,正因为这样,可以支撑起现在的一些应用,未来也是利好的。
说到这里,他谈起了自己对于区块链应用的感受:“我们要充分认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积极探索和拓展技术落地,发挥好高校的产学研优势,加快支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民生、政务、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并且需要重点分析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的业务痛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度,共同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应用生态,努力使区块链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
四、
监管走在应用前面
区块链应用起来如果没有监管会是什么样子?
陈纯用诙谐的语言给出了答案:“中国大规模应用区块链项目,如果没有好的监管,谁都不敢冒这个险,有句话就说,没有一个好的监管,就像马路上没有站交警、或者说没有红绿灯一样。”
目前公有链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因为公有链本身就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删除、低成本的特点。正因为它拥有这些特点,也可能会被一些恶意的人利用。
陈纯对此表示,如果有人将有害信息放到以太坊,是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做到。利用区块链去传播有害信息,网络谣言和煽动性,攻击性信息,将会给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这本身就会对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
的确,任何一个好的技术或者工具在真正被正确予以使用之前,都要拥有其完善的监管措施,这对于人工智能是这样,对于区块链同样也是。
在如何监管上,陈纯也提出了他的想法:“我们要和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在技术上为监管提供支撑,强化对区块链平台及应用的安全评估,提升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协助建立健全区块链监管体系,强化区块链监管能力建设,共同探索区块链监管新模式,实现监管技术的升级和提效,并降低监管成本,确保产业发展与监管并行,为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创造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纯(中间)和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蔡亮(右)
对于监管,国家也已做出相应的部署。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表示国内大规模应用要用区块链赋能经济建设,主要是用联盟链,因为它的监管相对可控,安全性方面的挑战也比较友好。
同时,规定也表示,要对公链也做出相应的支持,来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在会议现场,陈纯教授和蔡亮副教授也回答了一些媒体的提问,以下是锌财经整理的部分问题和他的回答:
问:现在区块链这个词很火,大家也想了解下它到底是个怎样的技术,能否请陈纯博士站在专家的角度上通俗的介绍下?
陈纯: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后面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它是一个多中心化的可信系统,而在这个记账系统中是按时间顺序、头尾相连进行排列,参与者可以按时间来核实,可回溯,不可篡改。如果简单来总结,就是单点发起,全网广播,交叉审核,共同记账。
问:区块链的发展将会对于数据经济产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纯:如果用数字经济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对照来看,之前是互联网技术赋能数字经济,那么之后互联网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想过,在我看来,之后的互联网将会向价值/信任互联网发展,而在这其中,区块链作为信任载体会成为其发展的基石。在两者很好的融合和协同下,共建下一代互联网。
问:目前区块链技术方面有哪些人才的缺口?
蔡亮:因为区块链研究方面主要在底层平台的建设、产业应用和监管三个方面,因此在这三方面都存在人才缺失的情况,而这其中,监管方面尤为突出。
问:今天5G商用套餐颁布了,那么区块链和5G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陈纯:5G主要解决的是通信速率和带宽的问题,但它本身是不透明的,就像一个“黑箱”一样存在。而区块链如果与其结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开这个“黑箱”,并且在之后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