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领导的一番话将区块链技术推向了新的风口,大概许多国产公链都会在了无生息之中,逐渐走向灭亡:越来越低的公链代币价格、越来越多放弃公链赛道的创业者、以及越寻找越发觉得没辙的应用落地场景……仿佛一切都在宣告着公链的缓期死刑。
好巧不巧,来自中央的区块链改革春风还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吹遍了整个神州大地,各个城市、地区都争先恐后地当起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小能手。
于是,那些遍体鳞伤,乃至奄奄一息的公链们也纷纷乘着风口,重新站了起来。在ONT、BTM以及GXC等知名国产公链的领涨下,公链市场好似又振作了。
不过实际上呢,冷静下来想想政策好像并没有给它们带来任何实质的推动和改变,除了一部分圈外人的好奇和一针打在圈内人身上的鸡血。
所以,谁又能说公链们重拾的这些上涨和关注度不是回光返照呢?
– 01 –
连一场空投都没能顶住的头部公链
许多人说,在政策利好到来之前,多数国产公链的代币市值已蒸发大半。我觉得”蒸发”这个词用得很好,用来形容公链非常合适——币价高时是应用价值与市场价值不匹配的”水货”,币价低时是难以寻找价值突破口的”空气”。
“底层基础建设”、”发布了XX工具”、”具有XX的应用场景”……不少公链在宣传推广时都会用到这些字眼,并且借此将自己的公链大胆估值数亿甚至数十亿。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事实是发布的工具没什么人用,应用场景里也缺乏核心竞争力,甚至可能连支撑起这些工具和应用的基础建设都没有搞好。
大家的理想状况中,真正牛、真正具有价值的公链是怎样的?一个很简单也很严格的逻辑:这条公链要跑得起数量较多并且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要具备使用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并以此吸引到用户;公链本身还得能承载这些用户的使用期望。
根据这个逻辑,一条公链要想真正投入应用,甚至是做到平台级、生态级,首先性能就得过关。然而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光是性能这一道关隘,就把许多公链给拦在了外面。
近来爆火的EIDOS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甚至实际参与过。而EIDOS这个项目所运行于的公链EOS,作为当今世界最主流的公链之一,却被这个项目给整得狼狈不堪。
因EIDOS挖矿而大量涌入的用户,使得EOS的CPU资源高度紧张。据EOSPark显示,EOS已分配内存占比为50.20%,CPU价格自11月7日开始一直维持在峰值水平10EOS/ms,REX已借出占比从EIDOS空投前的23%飙升到当前的83.33%。
由于CPU资源是EOS公链中操作和开发的必需资源,许多用户和开发者都被拥堵之下高额的CPU价格劝退。根据DappReview网站的数据,EOS的日活用户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之间曾出现断崖式的下滑,从82K跌至16.9K,3天时间流失6万多活跃用户。而最新数据更是显示,EOS近期的日活仅维持在1万左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活跃用户缩水至原来的1/8。
因为拥堵,EOS用户陡然下降
这件事暴露出了公链普遍存在的性能低下和资源分配问题。头部级别的公链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在性能、规模以及用户推广度上都不及EOS的那些公链们。哪怕是现任的”公链之王”以太坊,也不得不向性能低头,放弃打造”世界计算机”的念想。
– 02 –
应用≠创收
即便有了良好的基础性能,甚至找到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应用场景,公链依然难以有效地产生价值,因为,应用并不等于创收。
创造价值的前提是,首先得活着,对于人而言是如此,对于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就目前来说,公链寻找应用场景的核心目的在于盈利来养活自己。
现阶段公链锁定的应用场景其实也比较明了——主要集中于物流和金融。在物流行业,公链既可以为实体商品的传统仓储以及流通环节(供应链)提供了可信证明,也能为现代物流的仓单质押提供了便捷渠道;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论是支付、清算还是储存管理,公链都有能力为它们带来去信任化的优化。
没错,优化!从物流和金融延伸到其它行业,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公链在各个领域的场景里面都有着明确的应用目标——优化贸易的流通或结算。而优化所达到的理想目标则是,更简单、更快捷、更安全还有更低的成本,这是区块链的根本。
可以看到,与蒸汽机优化了运输劳动力,发电机优化了动能劳动力以及互联网优化了信息传递劳动力不同,公链,乃至整个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优化不对劳动力和生产力带来任何直接的提升。用两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不是刚需,无法直接创收。再说白点,就是商业模式堪忧。
在上周末由巴比特举办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上,华为区块链负责人张小军也曾提及过类似的观点,张小军总结:”区块链业界未来的共识是联盟属性、节省成本、聚焦场景。“这三点可谓是招招打在了公链的脸上。
华为区块链负责人(图片来自巴比特)
张小军表示:”曾经有一家企业问我’我们用区块链,是不是能够现在投入5元,将来能挣5万元?’我说你是在炒币,除了炒币模型有大幅资金聚拢以外,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里面并没有导致营收出现大量增加,只能说是成本的节约。”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不缺钱的传统互联网企业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弱中心化的联盟链,而对于愿意开发和打造去中心化公链的团队而言,难以依靠公链应用来创收的他们多半是缺钱的。能真正为公链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资金的,恐怕也就是炒币的人了。
– 03 –
联盟链和公链最终会走到一起
既然提到了联盟链,不妨将联盟链和公链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比。
尽管从技术特性上来看,公链与联盟链的差别并不大,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三个非常显著的区别:首先,在入网许可上,联盟链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查才能加入的,而公链则不需要经过审查,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完全由个体决定。
第二,在治理机制方面,联盟链是几个人说了算,而公链是大家说了算,由于治理机制的不同,激励机制自然也大相径庭。
从第二点也引出了第三点,即与文章第一大段提到过的性能相关的效率问题。自古以来,效率与公平就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当你过分追求效率的时候,就要在公平上面有所舍弃,反之也成立。而公链便是过于追求公平而牺牲了效率,联盟链则在两者之间都做了取舍,既保留了一定的效率,也保留了一定的公平。
基于这些区别来看,显然联盟链的民用、商用灵活性都要更高。
联盟链在”不可完全信任”和”去信任”之间找到了一个中间点,即”加强信任”。因为主导联盟链的是一个团体,团体之间相互独立,这便减少了单一团队成员作恶的可能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部分团体成员相互勾结完成作恶的情况,但要按照这种考虑极端情况的说法来讲的话,现在的公链不也存在团队撂挑子跑路的情况吗?
更重要的是,如今进军区块链领域的传统行业巨头,诸如阿里、腾讯、华为等,都更加倾向于联盟链,而这些企业巨头们本身就是具有极高民众信赖度的个体。假如这些个体集中起来打造联盟链,其可信赖程度想必能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甚至可以说非常接近于”去信任化”。
那么公链与之相比较,可信赖度高不了太多,性能却差之千里,商用与民用价值肯定要逊色于联盟链。
未来,在性能优势的加持下,联盟链会愈加占据主导地位,而公链则会渐渐隐退。不过,在联盟链大量投入应用后,使用者对于其开放性的要求必然会逐渐变高,因此更准确地来形容,应该是联盟链和公链会逐渐靠拢甚至融合。
事实上现在也的确存在这样一个趋势,比如针对万向区块链、微众银行、矩阵元三家一起做的联盟链BCOS,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就评价道:”联盟链最后一定会在技术条件许可、合规条件许可的时候,逐渐走向更开放。”
无独有偶,蚂蚁金服总监李杰力在讲到联盟链的时候,也提到了”开放联盟链”,并表示:”联盟链也会要求开放、变得公众化。”
– 04 –
从”区块链+”到”+区块链”
综合以上这些观点,我所要传达的主旨其实很鲜明:从应用这个层面来讲,公链的道路本就非常狭隘,而现在,公链们基本也已经走到头儿了。量子链联合创始人帅初也曾表示:”公有链未来很难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不过他也补充道:”但是它可以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具有高价值应用的新结算协议。”
有人曾把公链比作舞台,舞台搭好了,就得找角儿过来演戏。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比喻恐怕不太对,更准确地说,是说反了——公链才是那个角儿,是那个在商业应用中需要有所依附的一方。官方的说法则是叫做从”区块链+”到”+区块链”。
“区块链+”,从公链的角度出发就是,公链有了,再去想办法落地。这就需要公链本身能够吸引传统行业来使用它,主动结合它。
“+区块链”则是从传统企业出发,将已经有明确落地场景和营业模式的产品或业务通过公链进行优化、升级。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所发布的《区块链,”链”向未来》一文,便给出了”+区块链”很好的用例:”提起开发票,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令人头疼的繁琐程序,如今,每日乘地铁通勤的深圳上班族,却用”秒开”两个字来形容开票体验。因为消费者结账后,通过微信功能自助申请开票,一键报销,发票信息能实时同步至企业和税局,真正实现了’无需纸质发票,无需专用设备,全程手机自助操作,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
在这段描述当中,地铁结账和电子发票本身就是应用范围极广的民生建设,在区块链的优化之下,基于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区块链电子发票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还帮企业规避假发票,既完善了监管流程,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公链 区块链
本文来源: 哔哔News 文章作者: YY 我要纠错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