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协议Balancer正式宣布在以太坊部署其治理代币BAL。
值得注意的是BAL的价格一天中从7美元涨到最高22美元,而其种子轮的价格只有0.6美元。从0.6美元到22美元,其价格涨幅接近40倍,堪称又一个DeFi小奇迹。截至写稿时为止,BAL在CMC上的价格为13美元,其后市走势如何,我会保持关注。
BAL的模式其实和近期大热的Compound类似,都是通过发行治理代币对外公开发售。这种代币按目前官方的说法是用于未来社区治理的投票所用,暂时还不具备其它功能。
那为什么这类代币一上市即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呢?在我看来很可能是投资者对它们有很强的期待:即未来社区可能会通过规则的修订赋予代币持有者相应的收益回报。如果这样治理代币到时就转换成项目的股票了。持币者就能通过持币获得项目的收益。
这就和现在三大交易所的平台币非常类似。
但这类代币会比三大交易所的平台币更加透明,更加可信。因为三大平台的收益到底是多少,是否真的拿出了他们所声称的那部分收益用来回购平台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外界是无法得知的。而这类去中心化平台上一切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会比平台币的暗箱操作更可信。
COMP是这个领域的头一炮,现在BAL又打响了第二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示范作用下,未来大量的DeFi项目都会模拟COMP和BAL的做法发行项目的治理代币,而这些治理代币很有可能在上线初期会有一轮不错的走势。
然而在这其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这类治理代币除了固定分配给投资者及项目团队的份额之外,都拿出了相当一部分用于“流动性挖矿”。
所谓的流动性挖矿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交易即挖矿”,但这里的“交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数字货币买卖交易,而是为项目提供流动性的交易。
目前发售的两个项目Compound和Balancer尽管它们的具体服务不同,但它们的交易都需要流动性:对Compound而言它提供的是借贷服务因此它需要的流动性就是贷款和借款;对Balancer而言它提供的是交易服务因此它需要的流动性就是交易的代币种类和代币量。
所以这两个项目都对愿意提供流动性的用户根据它们提供的流动性免费分发代币,这就吸引了大量用户向项目的智能合约提供代币,导致锁定在两个项目中的各类代币量迭创新高。
但这种模式是否真的是刚需呢?
对Compound而言,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向其借款的用户寥寥无几,而且即便有借款的需求,其代币种类也是极个别,因此大量的用户参与Compound只是投机为了免费获得它的代币,而没有真实需求。截至写稿时为止COMP的价格为211美元,较前几天的高位347美元已经下跌了接近40%,可见其波动性之大。
对Balancer而言,它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为用户提供的是交易服务,虽然这是刚需,但目前其体验还无法和中心化交易所匹敌,所以真正会有多少用户参与其中,目前还不好判断,但纯粹从刚需上来说,我认为Balancer的代币BAL前景可能会比COMP要好,但BAL现在价格短期已经有了不少涨幅,未来还能有多少上涨空间,目前还很难下决定。
因此我们在关注这类代币时,不能只看代币短期的收益,还要看其长期是否有可持续性,而且这类代币的发行没有门槛,几乎每个DeFi项目都能模仿,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并且导致新一轮的泡沫?这是我们要谨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