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允许用户在无需信任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下存储和转移价值。然而,每个区块最多只能记录4,400笔交易(如果算上一对多支付,会更多)。在所有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比特币的容量受限于区块的大小。当前的区块大小限制是由技术和激励相容(incentive-compatibility)的原因所致,不太可能很快消失。
有些人推断,你可以通过增加区块大小来给区块扩容。虽然这的确会增加交易笔数,但这些交易得到的保证则会更差。因此,比特币通过排除安全容量限制之外的使用来保护其根本特性。安全容量限制(safe capacity limit)可随时间扩展,例如通过闪电网络(Lightning)之类的附加层来实现扩展。
笔者认为,上述正统观点看似正确,但比特币排除用户的能力实则被高估了。虽然比特币可以控制网络内部的用户数量,但它无法控制通过托管银行访问网络的用户数量。该银行层的增长不受协议控制,并且可能发展为比特币的系统性风险。
用户之所以采用托管银行(custodial bank),是因为其在多个维度上提供了更低的交易成本。具体可能包括更强的网络效应、更快的支付清算、追索权(legal recourse)、更低的交易手续费以及交易所或货币市场等金融服务的获取权。
如今,大家都认为,未来的“比特币堆栈(Bitcoin stack)”将由不同的层组成,这些层分别代表信任/成本图(trust/cost graph)上的特征点。当较高层发生故障时,用户可以退回较低层。
本文将首先展示托管银行层如何给比特币造成系统性风险,然后分析托管银行层增长的驱动因素,最后阐述如何防止给比特币带来消极后果。
托管银行层如何给比特币造成系统性风险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有2亿人使用比特币,其中大多数人通过托管银行层使用。这些银行利用基础链(base chain)作为银行间结算网络。用户用比特币借据(Bitcoin IOUs)代表比特币存款来进行交易。
这一安排的长期稳定性是谁对谁有影响力的问题。如果用户可以随时离开,去竞争对手那里交易(包括系统的去信任层),那么托管银行系统就会受到约束。但如果用户被锁定,那么权力就掌握在银行(进而政府)手中。用户是否被锁定取决于退出系统的成本。
手动退出成本
当政府可以介入并取消比特币的可赎回性(redeemability)时,这可能被视为将系统的退出成本推高至无穷大。政府可能发现很难控制网络层本身,但在这个例子中,它们根本无须如此,因为它们已经控制了银行。
1933年²,美国政府充公黄金;1971年³,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两个案例便是上述情况的真实写照。
如果比特币的可赎回性被取消,根据达里奥的长期债务周期(long-term debt cycle)理论,比特币即完成了回归法定货币(fiat money)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比特币标准的规则仍然遵循比特币协议的规则,因此这并非一个用户可以在协议层“UASF”(用户激活软分叉)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响应的情形。用户任由它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现在需要用政治途径来解决。
自然退出成本
实际上,政府甚至可能无须取消比特币的可赎回性,因为退出成本可能自然增长至非常大。
以银行挤兑(bank run)为例,假设2亿人全部,或者至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想离开银行系统,并将堆栈向下移动到去信任程度更高的层。其中一部分人可以成功地实现过渡,但他们就如同拍卖会的赢家,将交易手续费抬高至数千甚至数万美元。剩下的人则只能留在更高的层。
如果较高层相对于较低层的容量增长过大,人们就会失去向下移动的选择权。当用户发现自己被永久锁定在更高层时,政府就可以在系统中安全地征收各种税或变更各种规则。
托管银行层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人们之所以使用更高的层,是因为其在信任/成本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优势。请记住,“成本”包括很多因素,除交易手续费外,还包括网络效应、结算时间、可逆性(reversibility)和隐私等。
恐怕存在一个反馈环(feedback loop),使托管层越大越有吸引力,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它们。
这一点首先可以用金本位(gold standard)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每个黄金交易用户都在与市场上的其他用户竞争。如果他们能够早些结清债务,供应商就会更愿意与他们做生意。如果银行可以降低他们的手续费,那他们就可以将节约下来的手续费成本与贸易伙伴共享。最终形成一个反馈环,即用户逐渐迁移到最便宜的解决方案。
使用银行分类帐的优点是局部和立竿见影的,但其缺点则是全局性的,并且通常会延迟数十年才发生。
比特币也存在相同的反馈环,但可以说其影响更为强大。如果托管银行层大获成功,试想所有这些结算交易推高了基础层的交易手续费。忽然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交易手续费太高而根本无法使用去信任层。但由于托管银行的交易代表了成千上万链下用户的捆绑利益,因此它们有能力为基础层空间支付更高的费用。
因此,以前的非托管用户可能陷入两难,要么使用银行托管服务,要么完全停止使用比特币。这也适用于闪电网络,只是程度要稍微轻一些。在闪电网络中,您无法安全地支付小于链上费用限额3.5倍⁵的款项。
有趣的是,如果交易手续费很低,这个反馈环仍然可以维持。同样,原因在于手续费只是总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如果主链的安全预算很低,那么结算次数可能变得过多。这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等托管式链下解决方案的相对优势。
如何防止给比特币带来消极后果
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将来自托管银行层的系统性风险降至最低。
首先,社区可以阻止用户大规模采用借据。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说辞,使新用户仍然可以投资比特币,但不能以银行在去信任层上占优势的方式使用它。
可以说,这种情况过去几年间已经发生,这表明比特币社区本能地认识到,如果太多人以错误的方式使用比特币,那比特币对每个用户带来的保障都会降低。
其次,我们需要继续创新,将比特币的去信任容量扩展至更多用户。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开创新的方式让多个用户共享单个未消费的交易输出(UTXO),这样他们便也可以将利益捆绑在一起,并在有托管银行的区块链链上市场生存。
比特币领域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用户会为使用基础层或其去信任的扩展层(如闪电网络)而支付更多费用。实际上,比特币的竞争对手不止法定货币或者甚至其他加密货币,也包括比特币托管银行。
我仍然坚信比特币的“小区块”模式会持续下去,但本文的分析表明,保持较低的验证成本未必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有效。即便你的验证成本不高,也可能因为高昂的交易手续费、过多的结算次数或其他成本因素而被逼至托管层。
比特币领域的许多人认为,发展太快会有大的风险,而发展太慢则几乎毫无风险。如果比特币能以自身的节奏成长,情况当是如此,但它不能。我们必须确保能以去信任的容量来满足市场上的足够需求,否则就要面临托管银行系统永远拖累基础层的风险。
参考链接
1. 市场研究:
https://insights.deribit.com/market-research/
2. 1933年: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ecutive_Order_6102
3. 1971年: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xon_shock
4. 领英: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money-credit-debt-ray-dalio/
5. 小于链上费用限额3.5倍:
https://twitter.com/Truthcoin/status/1234535778719539208?s=20
关注作者:
Hasu:https://twitter.com/hasu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