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维网到下一代去中心互联网

万维网如今已诞生 29 年,全世界的网民数量将超过一半以上人口,这标志着 Web 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带来了诸多便利,已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有两个人对当下的互联网非常的不满意。

一个是WWW”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以下简称蒂姆)。由他发明的万维网已经成为了当今互联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也因为这一成就获得了 2016 年的图灵奖。

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 爵士
2016年图灵奖获奖人

蒂姆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渐渐被大公司掌控、承载数据越来越中心化”,而用户对个人信息几乎没有任何掌控力,对此感到”极为震惊”(”devastated”)。但现在,改变这个现状的决心也成为了蒂姆继续留在互联网行业奋斗的动力。在 11 月 5日里斯本举行的 2018 互联网峰会上,蒂姆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概念:”互联网契约”,重申”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平台,保护网络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的原则。目前,谷歌、Facebook 与法国政府等 50 多家企业机构已经签署了”互联网契约”。

基于对互联网现状的不满,花甲之年领导 MIT 团队搭建全新项目”Solid”。63 岁的蒂姆还踏上了创业之旅,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公司 Inrupt ,试图营造新一代互联网生态。
无独有偶,与蒂姆同年代的另一个人叫陈榕,他从2000年开始,孜孜不倦十八年,在中国领导着一个致力于实现安全、可信、自运行的智能万维网项目:亦来云。陈榕相对于互联网之父蒂姆可能鲜有人知,笔者有幸也接触到了陈榕本人,细问开来,其技术背景说来也有意思。

陈榕

文革后1977年,首批考入清华计算机系直到今天,40多年的职业生涯,陈榕都是和计算机编程、互联网、操作系统打交道。

清华毕业后,陈榕考入中科院计算所。师从倪光南(时任汉卡研究组组长,现中国科学院院士)、竺迺刚(时任汉卡研究组组长之一)。当时陈榕所在的计算所第六研究室(外设研究室)办公室只有五六个人,其中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柳传志。他们当时从事的联想汉卡研发后来发展成为响当当的”联想”公司。

陈榕1984年考入美国计算机专业排名非常靠前的伊利诺伊大学(UIUC)学习,先选了巨型机设计专业,后面转做互联网以及操作系统方向。这里顺便介绍一下伊利诺伊大学与中国的关系,中国计算机行业鼻祖华罗庚先生曾在1948年-1950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在此期间该校汇集数学系、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精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民用大学计算机研究所(Digital Computer Lab.),华先生深度接触到计算机研究,并将相关理念带回中国。

1987年,陈榕作为最早的四名研究生程序员之一,在美国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成立初期干过近一年的编程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在个人电脑(PC)上首次实现互联网TCP/IP通讯协议,搭建众多PC与克雷巨型机之间的连接,并在PC及个人工作站(Workstation)上用视窗动态显示巨型机的计算结果。当时美国科研经费一共购买了六台克雷巨型机,支持了五所大学成立超级计算机中心,中心之间通过卫星连接。伊利诺大学有两台巨型机,经费支持也名列前茅。后来蒂姆所在欧洲核子中心的巨型机加入该卫星网络,他在1989年发明了WWW万维网及HTTP浏览器雏形。1992年,伊利诺大学NCSA的大学生程序员马克·安惴森(Marc Andreessen)和小伙伴们把蒂姆的发明做成产品马赛克(Mosaic)浏览器并流行于世界。

作为微软研究院前20名员工之一,首位微软华人员工,陈榕1992年加入美国微软公司,参与了核心操作系统构建、浏览器的开发等核心工作。1998年下半年,微软启动”.NET”项目,提出网络操作系统及”软件即服务”(SaaS)的概念,可以说是微软非常重大的战略转型,陈榕本人在早期就投入到该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由于采用CPU原生指令集还是中间代码指令集实现”.NET”的技术路线理念分歧,陈榕决定离职回国创业。

后来以中间代码指令集”.NET”为蓝本的Windows Vista版本的市场反应并不好。微软重新回到采用CPU原生指令集实现Windows 10系列,网络操作系统”.NET”项目改头换面再次被推到台前。为硬件设备设计的操作系统有驱动软件的版本号,而为网络设计的操作系统的驱动不再有强制升级的版本号,更便于与周边物联网设备的无缝适配。Windows 10之后,微软已经宣布不会再有新的操作系统版本,时至今日,微软已经解散了传统意义上的操作系统组,预示着新的互联网大潮已经始于青萍之末。谈起微软的工作经历,陈榕唏嘘不已。

2000年陈榕回到北京创业,是国家863计划”和欣”操作系统领军人物。当时做出来了中国的知名操作系统”和欣”(Elastos), 在2002、2003年,陈榕团队已经完成第一版Elastos内核及图形系统,自主研发设计的Elastos网络操作系统基本架构搭建。2004年《程序员杂志》将陈榕列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之一。

2006年陈榕带领团队做出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2009年中国联通选用第二版Elastos中间件做为沃Phone操作系统框架。陈榕讲到,中国并不是做不出操作系统,最难的是做操作系统的生态,就比如微软当年在手机端失去了生态发展先机。构造新的软件生态的难度要远超过实现操作系统的技术难度。

2013年,在富士康集团的资金支持下,拓展第三版的Elastos技术,中文更名为”亦来云”,开发面向工业物联网的操作系统项目。陈榕认为,仅仅依靠物联网设备及第三方软件应用厂家的证书无法保证工业物联网通讯安全,由性命攸关行业的运营企业直接控制网络操作系统,管控百分之百的网络通讯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2016年,比特币、区块链报道铺天盖地,以太坊智能合约呼风唤雨。陈榕看到媒体热炒的两个关键概念值得商榷,并由此推断出一个市场机会:基于矿机节点的区块链效率不可能突破瓶颈,基于矿机节点的智能合约不可能完成所谓去中心应用(DApp—即关不掉的App)的重任,而始终去中心的互联网恰恰可以从区块链技术找到最后一枚迷失的拼图板块,完成安全、可控、并不受制于任何大哥的互联网的目标。陈榕还认为,一个去中心化互联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对个人直接、对等实现交易的互联网生态能否发展。

目前在中心化互联网巨头垄断当前的产业格局的情况下,谷歌、脸书、阿里、腾讯等在已经获得丰厚的利润的前提下,正在试图巩固并扩大控制权。

列数互联网巨头的四宗罪如下:
1、随意篡改用户数据
滴滴利用用户数据曾进行危机公关, 微博财经博主@向小田发布长微博称:1、滴滴在郑州空姐遇害案后发布的顺风车整改措施,要求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虚拟头像(风景图片),其他人看不见;2、滴滴悄无声息地把顺风车头像又改了回来,他人又可以看到头像信息了,而不是滴滴声称的风景图片;3、乐清女子遇害后,今天滴滴顺风车又将头像改回了风景图片。

2、查看用户数据,泄露个人隐私
网易新闻、腾讯新闻都曾经广泛报道: 30亿条个人信息被盗!腾讯、阿里、百度无一幸免!

警方查明,一伙犯罪分子利用非法窃取的30亿条用户数据,操控用户账号进行微博、微信、QQ、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加粉、刷量、加群、违规推广,非法获利,旗下一家公司一年营收就超过3000万元。堪称”史上最大规模数据窃取案”。

其中的典型案例莫过于 Facebook 将八千万用户的数据泄露给政治研究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的案例。

3、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盈利:
滴滴调取用户数据,同路同车不同人不同价。淘宝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广告推送。百度腾讯依旧利用着人们的数据,作者广告推送,利用人们搜索的信息,制造用于二级市场的波动,分析病人的病情和状况,用于健康监测和诊断,但是对于个人的消费、贡献的原始数据、他们都不能给予有效的保护。钱从广大网友群众中来,但是并没有回到群众中去,而是被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劫”去了。

4、利用现有利益优势,垄断未来经济、政治、舆论,触角伸向各个方向
再以Internet.org为例,马克•扎克伯格倡议的这个项目旨在让贫困国家可以免费上网。这类项目的意图理所当然受到质疑,因为它提供了一条显而易见的途径,让Facebook能随意控制上网权。

杰夫•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是亚马逊所能买到的成本最低廉、手段最高明的政治保险。2.5亿美元的收购价了结了这家公司可能面临的7000亿美元的反托拉斯案。

美国特别检察官米勒对俄罗斯互联网研究机构 IRA 及其13名雇员提起诉讼,指责他们通过 470 个 Facebook 帐号来发布不利于希拉里的 3000 条广告与 20 万条不实信息,企图干涉美国总统大选。而 Facebook 早在 2017 年 10 月就已承认,俄罗斯特工已经发布了大约 8 万条信息,触及 1.26 亿美国人。

“剑桥分析”事件曝光,8700 万 Facebook 用户的个人数据于 2015 年被”剑桥分析”公司不当获取,并被用于有目的地甄别选民。2016 年,该公司服务于川普团队,以帮助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选民策略,并使川普最终赢得这一届大选。

互联网运动表明了这场运动的确是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就像18世纪的法国那样,那场革命起源于千万民众为自己与少数当权者之间的不平等倍感愤怒。而中心化互联网为大企业霸占控制权和利润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一个更自由、更平等、更博爱的安全、对等的互联网将会让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忧心忡忡。

2017年6月,以区块链驱动的智能万维网为目标,浴火重生的亦来云(Elastos)项目再次找到新的天使投资人,正式启动。这是一个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心化问题而产生的项目,准确来说亦来云并非典型区块链项目,其最初的思想源于陈榕2000年回国创业的初衷。他一直认为,区块链因为要广播全网、全节点更新,其效率非常低,根本不适合跑应用程序,能够在区块链公链上直接跑的程序也都称不上是分布式应用(DApp)。所以他主导开发的亦来云系统,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互联网操作系统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1989 年,蒂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 Web 服务器和第一个 Web 客户端。虽然这个 Web 服务器在现在来看非常简陋,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直到那一年的 12 月,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 World Wide Web,这就是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每个网页地址中的”WWW”。后来,美国著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回忆起那一年,直接评价它是 Internet 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

而如果蒂姆后来没有选择开源万维网的源代码,那么当今世界超级富豪榜绝对有他的位置。可是,属于全人类的互联网就不会那么快就能到来。

反观陈榕,在微软工作的时候,微软股票天下第一。当时微软也做”.NET”的研究,还是很有情怀,不计成本推动IT基础学科研究。当年陈榕希望推动的”.NET”原生代码技术路线并没有被微软重视,决心回国自己干。如今”.NET” 原生代码技术路线被微软重启,起码证明他当年的思路没有错,这也是他坚持十八年的信念支撑。亦来云要做的就是基于区块链驱动的下一代互联网。中国有最庞大的人口和潜力巨大市场,陈榕当年未能参与联想的创业,互联网的创业的大潮也错过了很多机会,经过了这么多年系统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的研发,现在亦来云的去中心Web有先发优势。

就在 1991 年,蒂姆发布了万维网的源代码,让万维网脱颖而出的正是它的通用性——只要有台能连网的电脑,任何人都可以登上万维网,并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做自己想做的改动。蒂姆当时就坚信,万维网应当和专利、收费、会员、权限等名词划清界限。这样用户才能设计或使用自己心仪的产品。

陈榕1984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后来研究室的同事们成立了联想公司。如果不走他也许会成为联想的一名高管。在万维网建立初期,崇尚的自由、开放、不受制于任何公司或个人。但随着网民数量快速增长,万维网失于监管,诈骗、病毒、攻击肆意泛滥,网民只得诉诸互联网领头大哥公司的保护,久而久之,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公司开始研究如何通过采集并分析用户上网记录来牟利。今天的互联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微信基于用户数据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消费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推送。现在的网络环境只会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丢掉对个人隐私和数据的控制权。集中掌握数据,并用于商业目的,的确给市场巨头门带来了丰厚利益。 比如说,即便曝出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Facebook 在今年前三个季度还是净赚了 119.7 亿美元。不过,也有好消息。近年来,在民众的谴责和媒体的施压下,大科技公司已开始松动,并公开表示愿意保护用户隐私。马克扎克伯格在四月份参加国会听证会时表示:”我一定将这件事(用户数据安全)带往好的方向。”谷歌最近也为 Gmail 增添了新功能,该功能可以让用户选择自己的邮件在何种条件下才能被转发、复制、下载或打印。

此外,各国政府也开始颁布惩治数据滥用的政策。去年,欧盟就以”操纵网上购物”为由罚了谷歌 27 亿美元。今年的新条例将强制要求谷歌等科技公司在采集或使用数据前必须征得用户同意。

大多数人应该已经意识到了。重新将网络去中心化,必定比起初搭建它时难,因为这些互联网巨头已经形成他们的利益链条,快速积累的用户数据和日渐高效的广告投放,保证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完美运行。当创业家口头喊着,流量为王和用户粘度的时候,这种利益链条已经悄悄的编织起来了。

互联网这个曾经承载着全面公用性愿景的产品,现在已经被提供中心化服务的科技巨头们掌握了实际控制权。它们通过推出数字媒体、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网络等产品,并辅以高质的使用体验,成功地将用户”绑定”。

蒂姆这几年正在领导其 MIT 团队搭建一个名为”Solid”(Social Linked Data 社交关联数据)的项目。按照蒂姆的设想,Solid 会延续当年属于万维网的那种”去中心化”特质,这种特质简单概括来说,就像蒂姆曾在 1998 年表示的那样:”如果互联网技术当初是所有制,而且全部归我本人控制,那它可能永远都不会普及。有关互联网的决定从一开始就是让它成为一个公用的开放式系统。当你要保证这种公用性时,你就不能将它攥在自己手上。”蒂姆认为,直到今日,网络发展已达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场积极而态度坚决的变革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创办新公司,让用户管控自己的数据

Solid 项目基于 Linked Data(关联数据)原则以构建去中心化 Web 应用,其中,用户数据将分纳入多个”容器”,以此实现用户对数据归属的精确控制。简单来说,即能够实现将数据与应用分离,将数据与应用分离,数据存储在 POD(Personal Online Data 个人在线数据)上,应用访问数据需被授权。

为推进 Solid 项目,蒂姆和 John Bruce 共同创办了 Inrupt 公司。就在今年的 9 月 28 日,在 Inrupt 官网发表了一篇博文,详细阐述了 Solid 所承担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的使命,也透露了更多这个项目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给自己的上网记录设置访问权限。”即使网络的问题再繁杂、再根深蒂固,我们也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个 Bug。一个根源是由人创造的代码的问题,一定同样能被人解决”,蒂姆这样讲到。

下一代互联网需要信任和个人的隐私,陈榕创建的亦来云项目,通过区块链将信任和价值传输到人与人之间。未来的互联网服务将永远无法被人恶意终止,个人将会拥有个人的数据内容和资产的控制权。亦来云的开发将服务于”You Own Your Data”即个人拥有你的数据。

试想一下,你当前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相互构思,来丰富和简化你的个人生活和工作。这被蒂姆认为是 Solid 产生的创新、智能和创造力。但是,今天的这个世界又与当时有了很大不同,那么,蒂姆和陈榕这两位早期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花甲之年又开启”大冒险”,究竟能否重现当年的改变世界的魄力?

下一代去中心化互联网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去网站中介:网站作为运营中介,掌控消费者数据,获得的巨额利益将逐步消失。已经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已然提供了不需要被授信的平台,拥有不可篡改的规则,数据完全加密。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与 Apple 将无法任意控制用户数据。没有绝对垄断的实体,也无法停止其服务,或者掌控他人身份等数据。

服务永不间断:帐户暂停和服务故障将显著减少。由于分布式的服务器和分布式存储的存在,以确保冗余,并实现多个备份将防止服务器故障或瘫痪。没有单一实体宕机进而引发的系统故障,服务中断的可能性会减小。

数据归属权:最终,用户将重新获得对个人数据的完全控制权,并具备值得信任的加密安全性。信息可以在规则许可的基础上进行分享。那些行业巨头将无法搜集我们的购物喜好、收入和信用卡账单,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营销公司以获取巨额利润。

减少黑客攻击、数据泄露事件:由于数据将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另一方面受限于区块链分发的身份认证(可以是个人、对物品、数字资产的多方的认证)黑客将无法与整个呈分布式存储状态的网络对抗,而由部分政府所主导的监控工具亦可能失去用武之地。而这个世界的恐怖主义者也将在新的网络时代失去易于攻击的中心对象。

更广阔的应用范围:新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更易于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以及私人定制,并且可装载在多样化的设备上。

中心化互联网应用仅限于操作系统上运行,且通常只是单一操作系统。例如,许多 Android 加密货币钱包在 iOS 上不可用。这为开发人员增加了开支,想获取更多用户,必须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并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版本去更新迭代。未来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将没有操作系统版本的限制,实现版本的自动更新。微软也在Win10之后决定放弃操作系统组开发工作,改为通过网络不断升级换代。

平等的价值传递: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地址并与网络进行交互。用户不会因地理位置、收入、性别,或其他社会学和人口因素而被禁止。个人财富及其他数字资产可以触及世界任何地方,快速、高效地完成跨境转移。

今天互联网”民主和个人隐私”的意识觉醒,现在的世界又与二十年前有了很大不同。蒂姆、陈榕这些老一代程序员们开启的新征程,究竟能否重现互联网初期年轻人改变世界的魄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