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亦来云中文社区三周年线上庆典在火信社区如约举办,Carrier、Runtime 团队负责人牛靖宇受邀在活动中进行了分享。牛靖宇先生在分享中,详细的和大家介绍了亦来云的核心基础组件,如 Carrier、Hive、DID 等的进展及应用情况。并表示,当前亦来云平台已经能够支持应用的开发和生态的落地。
以下是牛靖宇先生分享的详细内容。
大家好,很高兴得到社区的邀请参加亦来云中文社区三周年活动。
我记得在2018年亦来云项目正式启动的时候,我是作为社区成员参加了上海的项目启动现场活动。这三年时间里亦来云已经从一个白皮书变成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平台,我个人的身份也从亦来云社区成员转变到亦来云核心技术开发团队的一员,非常有幸参与和见证这个过程。特别是最近 CR 委员的成立,我觉得是社区治理的标志性事件,也会让亦来云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亦来云的平台技术发展情况,并从工程的层面来介绍一下后续的规划和计划。从平台的角度上来看,亦来云平台基础设施的主要核心服务都已经基本初具形态,从主链到侧面再到 CRC 共识,目前都已经在平稳的运行。基于 ID 侧链的 DID 已经发布,并且通过了 W3C 的审核并被收录;面向通讯的 Carrier 也已经在全球布局,节点在稳步增长中,目前的活动节点在20万到50万之间;存储服务 Hive 现在正在重开发过程中,希望到年底能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实现,在年底之前,工程团队会有一些中间开发版本的发布。
Hive 的目标定位是在现有的个人云盘、FileCoin/IPFS 存储之上提供一个面向应用的 Layer-2的存储服务。像 Filecoin 等这些热门的去中心化项目都是面向冷存储的,对应用的需求支持非常有限,不太适合现在主流的在线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特别是 Filecoin 的共识和经济模型的设计,主要是面向的冷数据、半脱机的存储。因为 Hive 项目在去年就有针对 IPFS 的尝试,当前的定位也是根据之前走的一些弯路和一些尝试的结果得出来的。如果直接基于 Filecoin 或者 IPFS 构建面向应用的存储服务,很难弥补和应用需求中间的落差。除了前面所讲的,现在去中心存储都偏向冷存储外,现在这些存储服务基本都是面向文件或者数据块的大粒度存储,大多数互联网应用更主要的需求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当然也有文件存储需求,但不是很主要的需求,所以在需求和存储服务之间有比较大的差异。
那这两个定位就导致现在去中心化存储项目和真正应用之间的需求落差大,应用和数据直接在去中心存储上落地还是相当的困难。Hive 的目标定位是能够在传统中心化云盘或者目前比较热门的去中心存储之上,构建一个 Layer-2的存储网络,能够弥补去中冷存储和应用需求中间的空白,提供一个面向应用的能够很好的适应落地的中间存储。
基于 Hive 定位,我们计划在云盘或者去中心存储之上构建一个 Layer-2的存储网络,除了给真实的应用提供实时的文件数据处理,还能够提供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存储服务。作为 Layer-2,从概念上来讲,大家可以理解为 Hive 就是一个用户数据的高度缓存,真正的用户数据在个人云盘上,或者加密存在 Filecoin 的存储上,所有的数据访问都是透过 Hive 节点来完成,但是最终的数据,所有的读写,所有的更新会回归到个人云盘或回归到你指定的存储,变成冷存储,这个数据为你所拥有。
这个设计符合亦来云的整体理念,就是你真正拥有你的数据,你的数据是在自己的云盘上或者你指定的 Filecoin 节点上。你可以根据需要授权你信任的 Hive 节点为你提供数据服务,也可以根据需要撤销授权,撤销后所有的个人数据都会流回你的存储,Hive 节点将不再持有你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数据对 Hive 节点是透明的。
Hive 的项目实施大致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 Hive 会是一个可选的节点服务,每个节点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可能会有不同的实体去运行,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你信任的节点。第二个阶段是把所有的 Hive 节点变成一个网络,通过 P2P 连接,并在这之上进行必要的工作协同,包括工作量证明、经济模型等。同时,通过这个网络也能够提升服务的可用性以及 Hive 节点间的平衡。Hive 会是系统团队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在区块链层面,现在主链的主要工作还是继续完善 CRC 共识。现在,CRC 共识已经上线并支持了 CRC 的运行和社区治理。从目前上线的情况来看,CRC 共识运行的情况挺乐观。后续区块链团队会继续根据 CRC 白皮书将 CRC 共识实现完整。
另外一个是关于以太坊智能合约侧链,也是现在社区关注度比较高的,我们计划在9月底进行一次比较重要的升级,会提供以太坊智能合约 Solidity 0.5 版本的兼容支持,还有大量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升。这次升级对以太坊侧链应用非常重要,可以提供更好的以太坊兼容支持,让标准的以太坊应用更加平滑的迁移到亦来云以太坊侧链上来。
目前,国内和国外的社区团队都挺关注以太坊侧链的升级计划,也有社区团队在规划一些 DeFi 的应用。Core 团队会着力于把亦来云上的基础设施做的更稳定,更完善,更好的支持社区团队能够在上面实施 DeFi 应用。另外,以太坊现在 Gas 费居高不下,相对来说,亦来云的以太坊侧链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费用会低很多。
还有一个是 ID 侧链,它主要针对亦来云的去中心 DID 设计。DID 我们已经发布了1.0,并且 DID 1.0 也被亦来云主要的应用广泛采用和部署,比如:钱包、CR 应用,也用在很多后端的服务里。同时,Tuum 团队还做了 Assist 和 Vonch。Assist 是一个免费的 DID 发布服务,用户如果使用 DID,那就需要把 DID 发布到 ID 侧链上,这个 ID 交易就需要手续费。Assist 的免费发布服务可以帮助没有 ELA Token 的新用户使用 Elastos DID,从而让这些用户成为亦来云平台的用户。另外一个是 Vonch, Vonch 是一个 KYC 服务。有了去中心 DID 以后,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有些场景会有对身份做验证的需要。而 KYC 的实施成本较高,并且有地域差异,针对这些现状,Vonch 采用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把现在互联网的身份引入到去中心化身份体系里。现在互联网的身份都有一定程度上 KYC,比如微信、微博等,特别在国内的互联网服务,后面都是关联到了实名。Vonch 的思路基于现在既有的互联网服务和身份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实现自动化的身份认证,这些验证结果就可以做为去中心化 ID 系统里的身份凭证。比方说,我在亦来云体系里有身份认证的需求,那我就可以让你关联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的凭证,透过这个凭证其实间接的就给你做到了实名认证。Vonch 的这个方法用比较低的成本实现了 KYC。同时,Vonch 也会提供一定层次的免费服务,比方说每个 DID 可以免费认证两个凭证,再多就要收费;或者对特定的凭证收费,比方说对你的手机号码验证,手机号码验证码需要短信网关,需要额外的费用,所以需要收费,这是从经济模型上的考虑。
Assist 和 Vonch 这样的服务对 DID 的落地和推广都会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免费的服务能够降低新用户进入亦来云生态的门槛,让新用户可以在没有持有 ELA 的情况下,使用 Elastos DID,这对平台发展新的增量用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我们也在规划 DID 2.0,在2.0的规划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以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标识符。现在每个人的 DID 都是一串没有含义的字符串(did:elastos:igx6z9EwEFRtuSPCStGrh25tbq18PuyxVr),对于用户不是很友好。在2.0版本里,支持用户自己定义 DID 标识符,比如,张三(did:elastos:zhangsan),如果没有人声明过,那你就可以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拥有这个 DID,别人也可以通过这个 DID 找到你。同时,结合 DID 文档,用户可以声明需要的公开信息,这会衍生出来很多有趣的特性。
另外一个是 Carrier, Carrier 是成熟比较早的基础服务,它本身定位在去中心通信服务上。现在, Carrier 还在持续完善中,包括对大数据的传输、阻塞控制等等持续做一些优化。另一方面,在 Carrier 之上,Carrier 团队也在尝试实现去中心的音视频的支持。从当下的工程进度看,iOS 和 Android 两个平台都已经基本完成,而且两个平台已经可以实现无缝的互联互通,基本上能达到现在主流的音视频通话的质量。
另外一个跟 Carrier 相关的是 Trinity Tech 团队发布的新应用—— Feeds,它类似于去中心化的推特。Feeds 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移动端的 dApp,另一部分是 Feeds 节点,如果你要创建自己的 Feeds,那你就要去建一个自己的 Feeds 节点,这个节点可以是你的电脑,可以是 VPS,或者一个 Raspberry Pi。运行 Feeds 节点后,完成和前端 dApp 的绑定,然后就可以去发布自己的内容了。你所有的数据发布和别人对你数据的读取都是基于自己的 Feeds 节点来完成的,如果有一天你不想运行这个服务了,不像现在新浪微博你很难去删除掉数据。Feeds 节点上的所有数据只有你自己掌控,只要你把网线拔了,所有的数据都会 Offline,也不会有别人复制你的数据。另外,Feeds 后续还会添加一些比较有趣的特性,比如短视频支持、优质内容的付费订阅,包括很可能会实验性的引入 ERC Token 等等,这些相关的功能,后续会陆续更新到 Feeds 应用中。目前,Feeds 应用还是以 elastOS dApp 的形式发布的,在 elastOS 浏览器中就可以找到并安装 Feeds dApp。同时,Feeds 有一个主网站(https://www.trinity-tech.io/feeds.html),可以在网站上下载节点软件并部署和使用 Feeds 应用。
前面我们讲到链、通讯、存储、身份系统等,这些核心服务构成了亦来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在这之上,就需要有面向应用的运行环境,这一块就是 elastOS 浏览器,今年年初正式发布了Android 版本,iOS 版本还在持续的和苹果应用商店审核人员做沟通,苹果应用商店希望杜绝有人利用其平台发布去中心化应用作恶的行为,所以收紧了区块链应用的上架政策,这也导致了 elastOS iOS 版本发布的推迟。基于跟苹果应用商店的沟通,Trinity Tech 团队对 elastOS iOS 版本做了策略调整,会发布一个 elastOS Essentials 的 iOS 应用,仅包含亦来云应用的核心功能,包括钱包、DID、联系人、设置等。同时,根据苹果应用商店的政策,将不再包含第三方的应用以及 dApp 等动态内容的扩展,这也是我们现在打造 elastOS Essentials 的原因。与此同时。Trinity 工具链也在进行改进和完善,将支持将 elastOS dApp 打包成为 iOS 或者 Android 原生应用包,而应用的开发模式、用户体验和标准的 Elastos 基本一致。开发者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选项,来将 dApp 代码生成 Trinity dApp 还是 Android 或者 iOS 原生应用包。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讲 ,无论 dApp 在 elastOS 以 dApp 运行,还是以原生的形式在Android 和 iOS 上直接运行,用户体验是一样的,比如跟钱包、DID 的交互等都保持了原有的用户体验,只是从应用内的交互变成了应用之间的交互。
除了对移动平台的支持之外,elastOS 的桌面版也在规划开发中,目前桌面版的运行时已经完成,一些服务组件也已经能够在桌面上运行了,现在正在逐个移植亦来云的平台服务。目前桌面版完成了70%左右,后续很快就会有桌面版的预览版与大家见面。elastOS 桌面版和移动平台的 elastOS 是完全兼容的,也就是 dApp 可以同时在移动终端和桌面上运行,用户体验基本一致。
elastOS 也在重新设计钱包,这是目前一个比较大的改进,钱包在 UI 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有很大的改进。同时,也引入很多新的设计和功能,比方说对以太坊侧链的支持,以太坊侧链上 ERC Token 的支持,智能合约的支持等。在用户体验上,新的钱包还会引入后台同步功能,将会大大改善用户体验。
上面这几部分基本涵盖了亦来云基础设施的核心组件,Hive 今年年底正常发布以后,亦来云基础设施的核心模块就基本都完成了,包括主侧链、DID 、存储、通信,运行时等都会有对应的组件提供支持。同时,elastOS 还包含了完整的 dApp 开发工具链。下一个阶段的重点是在整个平台服务的经济模型上,需要考虑面向平台服务的经济模型设计。经济模型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于平台服务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模型可以很好的促进平台基础设施本身和应用生态的发展。
有了基础设施,亦来云作为平台的核心要务就是为上层的应用和生态服务,后续的目标就是更好的支持应用和生态,让更多的应用在亦来云平台上落地。有一个社区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是,亦来云平台的核心组件的成熟度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支撑应用开发?我觉得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单一组件的成熟度,还有整个平台的成熟度。现在我们的组件,比如 DID、Carrier、侧链都已经被很多的应用采用,也有很多比较成型的应用出来。除了在开发中的 Hive,其他组件的成熟度都可以支持应用的开发。从平台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个平台是完美的,都是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中,比如以太坊也是经过很多版本的更替演进。当前,亦来云的平台已经能够支持应用的开发和生态的落地,当然它也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另外,补充一点,现在 CR 相关的应用后面也会陆陆续续出现在 elastOS 里,会通过 dApp 的形式为大家提供 CR 投票、提案等功能,这些应用会由社区团队来开发。
来源:CR先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