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决大规模商用?ETH、EOS 还是 ElastOS(亦来云)?

据TASS报道,梅德韦杰夫今天在索契市的举办的投资者峰会上表示,区块链缺的是应用的落地。他告诉与会者:”我不反对使用广泛流传的且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决定意义改变的区块链技术。这是一个伟大的技术,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区块链应用落地。”这说明距离大规模商用,还缺什么? 最后还缺一个杀手级的区块链应用。这个应用至少要满足企业级DApp的吞吐和安全性能的提升。

首先,我们来看”吞吐”(平台系统与操作系统是有区别的)
现有底层平台技术以ETH和EOS为代表,我们来看看它们的相关性能。在一款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虚拟养猫游戏(CryptoKitties)引发的拥堵,再次引发了众人对以太坊未能解决扩展性不足的忧虑,我们无须多谈。而EOS,是一个由BM(Daniel Larimer)领导的项目,号称挑战Ethereum(以太坊)的以并行特点为突出优势的去中心化操作系统。就可扩展性而言,EOS号称将可能成为唯一能够处理真正的商业规模分散式应用的平台。但是,EOS实质上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软件运行环境,需要提供SDK。仔细看看,EOS是讲软件运行环境吗?提供啥SDK不?EOS并不说自己是OS,只是不断给人遐想(瞎想)是OS。平台系统是不提供运行环境,但可以通过提供接口使用其提供的功能。EOS项目的思路就是提供接口,所以也是平台思维。而亦来云提供运行环境,这是本质的差别。本质上讲,EOS解决的是一台区块链计算机的问题。
既然ETH与EOS都是平台系统,那就有两个跨不过去的问题:
1、平台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只在链的层面去思考,没有考虑到WEB级的端对端。因为广义上的DApp指不依赖于中介机构信赖而端到端的应用,把对个人或者中心的依赖转移到机器代码的依赖,这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平台系统解决不了一切端到端的应用。
2、尽管区块链计算机在理论上图灵完备——即速度无穷快、存储无穷大时,可以计算任何可编程的问题,由于网络延时等物理因素影响,其计算能力提升必然受到阿姆达尔定律制约,以其直接承载互联网生态应用的做法值得商榷。这里普及一下计算机行业背景知识:分布式并行计算效率提高的规律受制于 Amdahl’s law 而不是Moore’s law(参见 Wikipedia)。几千台比特币矿机组成的甚至都不是并行计算机,而是各自重复运算和记录的计算机,其运行效率小于一台矿机。也就是说,利用上千台矿机组成的世界计算机来完成”去中心化应用计算”效率非常低下。

其次,其次,我们来考察安全性(互联网的安全性如何解决是个考察点)
史上最大智能合约漏洞事件——The DAO事件已经明显说明ETH平台系统是在一个不安全的网络空间运行,容易受到攻击。
对于EOS,我们来看前段时间,Hi区块链对EOS,BTS,Steem的缔造者:BM,进行了一次专访中所谈及的安全问题。
Q:bts强烈依赖于NTP服务。如果见证人节点使用的NTP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就可能会导致硬分叉。EOS怎么避免这个问题?
A:NTP服务只是众多时间同步的技术之一。区块生产者可以运行自己的私有NTP服务器,进行同步整合。可以很快地检测到对NTP服务器的攻击,攻击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造成时钟混乱,影响网络。而且,区块生产者会使用GPS时间和其他质量更高的时间同步方案。

Q:或许你也知道,有些人(他们多数都是ETH的粉丝)认为EOS只有21个区块生产者,这说明EOS就更”中心化”,也更容易被攻击,你觉得要怎么防范这些风险?
A:DPOS就是用来防止三五个矿池对网络进行攻击的,这样达到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那些对DPOS风险的担忧其实是对其他更大风险的无视。从每个确认窗口的单独验证人数量来看,或者从每个代币持有人的影响来看,DPOS的平台都是最去中心化的平台。其它所有的平台或许能投票(哈希算力,矿池所有者,基金会等等)但是他们的代币持有者跟决策者是分开的。代币持有者和决策者的不统一对于网络来说是更大的风险。
很明显,BM可没有说能解决安全问题,他承认自己平台可能会有网络安全问题。毕竟EOS是个平台系统,一样要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考问。

既然吞吐受限,安全问题又无法解决,那杀手级的区块链应用方向何在?我们来看亦来云。

陈榕,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考取中科院计算所出国留学生。1987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取得硕士学位,此后五年继续在该校进行操作系统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研究。1992年进入美国微软公司工作,2000年离开美国微软公司归国创业,时过境迁,时隔十七年后,暮然回首,却没想到微软完成的最后一个项目会在区块链领域重新焕发生机。
1998年的冬天,陈榕所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研究小组开始构思设计名为.net的操作系统,2002年,.net系统架构完成。之后,该系统被应用在微软2005年推出的Vista系统中,然而因为.net实际并不适合单机承载,Vista的性能屡遭诟病,随着Vista宣告失败,.net系统的研发工作也随之停止。
时间来到2012年,陈榕创业团队启动了”工业物联网”项目。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是”网络操作系统”,也就是亦来云,而这个概念的母体,正是十年前匆匆谢幕的.net。互联网上使用的身份信息(ID)实际是IP地址,非常容易受到篡改或伪造,”网络操作系统”研发过程中受到了富士康等产业巨头超过两个亿人民币的赞助支持,已形成开源了上千万行源代码,包括超过四百万行原创开发的源代码。但工业物联网项目”网络操作系统”亦来云一直受困于身份信息认证的困境之中。
时间拉回到今天,当互联网身份信息(ID)遇到区块链的时候,那么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信任问题将是历史性的变革,陈榕十年前的”网络操作系统”与区块链的相遇是改变对方的一次宏伟相遇。一方面,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身份信息,由于是遵循数学原理、完全由计算机代码构成,通过去中心化系统对外发布,该身份信息将具有绝对唯一且极难被篡改的特质。持有这种ID再去互联网冲浪,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几乎可以降到最低。这将改变互联网去中心化P2P之间的信任问题。另一方面,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ID”可信认证的”网络操作系统”的底层链条,在这条基础链之上衔接各种经过底层”互联网操作系统”ID认证的可信侧链,将极大减少网络拥堵。改变区块链网络流量拥堵的可能,同时更将深刻影响到未来物联网行业、信息通讯技术行业。
十年磨一剑,陈榕微软的.net的经历为亦来云提供了基础架构。十年又一剑,亦来云继续发展为应用于工业物联网的高延展的WebServices。二十年磨一剑,区块链技术解决ID认证之后结合”互联网操作系统”真正成就了亦来云的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亦来云(Elastos)亦来云在一维区块链保留了trustzone(ID认证)功能之外,增加了smartweb(互联网操作系统)的N个维度,从而保证去中心化的应用(DAPP)完全跑在一个可信、安全的互联网操作系统上。与此同时,亦来云利用侧链分片,经过ID认证后的不同侧链间不会相互影响,更不会影响主链的运行。

请问亦来云有操作系统的内容吗?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够彻底吗?相比之下,亦来云的商业可行性、可拓展性与安全性都高于ETH和EOS。相比于EOS对ETH的隔靴搔痒式的变革,ElastOS(亦来云)的变革可谓釜底抽薪式,是根本性的革命。打个比方:太坊本身是小帆板,不能起降飞机,EOS是蒸汽轮船,速度快些,体量大些,但战斗力还是不够强大,而亦来云才是航空母舰。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心中对于谁能解决大规模商用有了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