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陷入非理性繁荣了吗?

上周,著名的人类学家兼“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联合创始人戴维·格雷伯(David Graeber)去世,享年 59 岁。在其所著的《债:第一个 5000 年》中,格雷伯介绍了货币和金融的起源,是加密货币业内人士的必读书目。这本书讲述了数千年以来,从美索不达米亚到曼哈顿,价值是如何以物质形态、信贷和账簿的形式来表现的,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见解。
这本书在第 348 页详细介绍了 18 世纪初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迅速崛起后伦敦出现股市狂热。格雷伯指出,这就是当代臭名昭著的创业公司股票骗局之一。
格雷伯表示:“在所有骗局中,最荒谬的一点是,人们已经彻底陷入疯狂,就像一位不知名的企业家所言‘我所创办的是一家从事伟大事业的公司,但是没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这位企业家承诺,投资者以每股 100 英镑的价格购买其股票,此后每年可获得 100 英镑的分红。从理论上将,如此惊人的回报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这位企业家在谷丘(原伦敦金融中心)启动 IPO 的第一天上午,就已筹集 2000 英镑,达到总股票发行量的 1/5 ,这是因为投资者害怕踏空的情绪太过强烈。然而,到了当天晚上,这位企业家就乘船去了欧洲,从此销声匿迹。
格雷伯在书中写道,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一定是“所有伦敦人同时产生了幻觉,并不是说钱真的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大家都傻到相信了这点。事实上,他们确实可以做到无中生有。”
对于那些追逐 DeFi 热潮的人来说,这一切听起来应该很耳熟。就像南海泡沫一样,DeFi 泡沫可能已经破裂了。当然了,有些人损失惨重,另一些人似乎大捞一笔后就退场了。
DeFi 的核心吸引力在于能够让人们通过放贷获得很高的收益(每年 25%)。各 DeFi 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将质押率维持在 100% 以上,因此它们承诺借贷服务是安全的。换言之,这些平台上的锁仓资金始终超过放贷资金。
当人们为了寻求最高的放贷收益,从一个平台转向另一个平台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流动性挖矿,听起来好像这些人真的在从事某项事业一样。在潜意识层面,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土地上,在一块开放的数字草原上耕种。过往的幻想得以实现。这一代的数字爱好者终于可以像他们的祖辈那样从事真正有意义的工作。
然而,几乎没有人跳出来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些 DeFi 贷款人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贷款利率?这些四处转移的钱是如何产生真正价值的?用 18 世纪的话来说,这些赚钱机器背后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DeFi 的两个主要优势是避税和为借方提供流动性。
以避税为例。避税是如何运作的?在大多数税收制度下,将资产变现都是需要纳税的。因此,能够在持有某种资产的同时质押该资产来贷款,既能帮助借方避税,又能让其获得另一种资产流动性。因此,这点对投资者更有利。
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别管会计师怎么说),避税其实是无用功。投资者只是将原本支付给政府的服务费支付给了个人,这可能会增加另一种加密资产的流动性。
那么,借贷真的有用吗?没错,借贷确实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贷方必须评估借方是否将资金投入能够产生价值的领域。美国和英国的银行过去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针对企业而言,但是现在已不再如此。
DeFi 平台的情况更糟糕,因为其具备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贷方无法得知借方的目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 DeFi 平台上,没有中心化机构来进行评估。那么,被借走的资金都去了哪里,才能创造出如此高的收益?显而易见,这些资金都被用于代币投机。
别忘了,20 世纪 30 年代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向个人提供更高的信贷额度,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投资股票,从而抬高股价,吸引更多人贷款。这就是典型的泡沫行为,后来被法律禁止。当然了,在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如今的华尔街正处于相同的情况。现在是最接近“印钞机”的时刻。上一次投机狂潮失控时,为避免大规模投资者破产的情况,美联储开启了“印钞机”模式。
因此,DeFi 会刺激交易活动。但这真的有用吗?如果参与 DeFi 的都是当日交易者而非长期投资者(这种可能性更高,否则为何要支付如此高的贷款利率呢?),那么系统所做的就是确保资产的价格更加准确。投资者是亏是盈,取决于其能否准确判断其他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估测。
对于大型经济体支持的资产来说,合理定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股票市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金融副产品都具备真正的价值。但是,如果是那些没有实体经济支持的资产,该怎么办?对于本身没有商业模式、收入、消费者利益或任何可预见用途的业务或软件项目来说,如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决定其价格,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投机活动会引发泡沫?换言之,等泡沫破裂后,是否还会剩下真正的价值?
回想 2017 年的 ICO 狂潮,加密货币行业的人本该吸取教训。然而,我们再一次因愚蠢而付出惨痛代价。而且,我们今后还有可能重蹈覆辙,因为信者恒信,在加密货币行业,我们必须怀抱信仰。迄今为止,流动性挖矿热潮中火起来的所有 DeFi 借贷平台都在创造各种幻想。
CoinDesk 专栏作者希夫·马利克(Shiv Malik)是两本书的作者,他是代际基金会智囊团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卫报》的前调查记者。他目前正在为开源项目Streamr宣传一种新的分散数据经济。
本文系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CoinDesk 中文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