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殷鉴不远,DeFi还会重蹈覆辙吗?

导读

互联网金融从2005年左右开始进入中国,终将在2020年黯然落幕。在这短短15年的发展过程中,行业从不为人所道到异军突起,再到问题跌出,大量网民倾家荡产,如今面临整个行业整顿与清退。期间,既有早期监管和国家的宽容与鼓励,后期又有监管的严苛与刑法的问罪,企业在监管徘徊不定之下进退两难,最终或清退或转型。足以令其他行业引以为戒。

互联网金融(本文主要指P2P网贷,下同)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结合的产物。而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其中,区块链和金融结合,产生了虚拟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DeFi的新型金融属性的产品和服务,面对同样具有互联网属性和金融属性的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面临风控、服务实体经济、监管等课题。因此,本文从国家战略、技术成熟度、服务和产品形态以及监管等方面,反思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分析了近期火热的Defi项目,希望会对未来区块链发展形成有效借鉴。

一、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在20世纪90年代从英国兴起,21世纪初在美国开始推进。如图1所示,中国互联网金融从2005年左右开始出现,2005-2012年,是行业萌芽和发展期,2014-2016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互联网平台的数量达到顶峰,在此期间P2P注册了上万家公司。2017年开始,随着问题的暴露,监管趋严,但行业并没有抓住监管给予的整顿窗口期,反而问题不断,尤其是2018年,“爆雷”事件频发。2019年开始,整个行业的面临清退和转型。现在,这些公司绝大部分瘫痪,形成近万亿元坏帐,大量网民倾家荡产,场面异常悲壮。

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到全线清退,经历了15年的发展,其间浩浩汤汤,不一而足,终以惨淡收场。追究其中,既有监管介入的不力,也有企业只求利润不问规则的伪创新和监管套利、既有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有只图回报不注重风险的非理性投资的追捧,其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最终酿成一出悲剧。

互金殷鉴不远,DeFi还会重蹈覆辙吗?

 

  图1:2010年-2019年网贷平台数量(来自网贷之家)

  以下从国家政策、技术以及产品服务以及监管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给区块链领域带来的借鉴和启示。

1.防止以科技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

自2014年起至2018年,互联网金融连续5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2014 年, 在金融改革部分提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 年,回顾 2014 年工作时,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部署 2015 年工作时,再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 年,在部署当年重点工作时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2017 年再提“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2018 年,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提出“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等监管”。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互联网金融相关词汇,但是多次提及了化解金融风险。2019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175 号文,首提“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奠定了整个行业清退转型的主基调,此后多份重磅文件及多次高规格会议所传达的整治总方针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即推动大多数机构良性退出,引导部分机构转型。

国家对待互联网金融初始以鼓励包容为主,将其摆在社会金融实验的位置,如图2所示,行业从鼓励发展、异军突起、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再到健全监管和全面清退,其措辞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大环境的变迁。究其原因,在于行业的套利者在没有监管和约束之下,以科技创新之名,以理念、专业和信息不对称为能事,进行监管套利,其产品涉及诱发人性之恶,其发展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边界,违背了金融的本质,扭曲了行业定位的初衷。由于金融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最终爆发了“跑路”潮、“爆雷”潮,牵连数万网民和家庭,导致了行业的全军覆灭。

互金殷鉴不远,DeFi还会重蹈覆辙吗?

  图2: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及监管政策示意图

  区块链被定义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政治局 10月 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并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明确把数据列入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标志着国际层面对数据经济时代到来的认可。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畴,明确将区块链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基础设施。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也将随之改变,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之一,在国家重要支柱性产业中的作用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是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

显而易见,区块链战略定位和互联网金融不可同日而语,行业从业者要认清自身定位,秉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强行业自律,才能不负时代之期望,担负数字经济排头兵的重任。

2.技术要为价值创造服务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互联网技术诞生在20世界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开始在金融领域进行延伸和应用。在我国,由于中国特殊的金融背景和金融抑制严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开始迅猛发展,全国P2P网贷成交额2013年至2017年分别为892.53亿元、3291.94亿元、11805.65亿元、28049.38亿元、38952.35亿元,短期内成为世界第一。

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中,主要凭借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分析、风险控制和营销管理,开发各种金融产品,实现了行业的快速增长。在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发展最为卓著,诞生了“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移动支付产品,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90.5万亿元,满足了现代人快捷、便利的支付诉求,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区块链是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一方面,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融合,目前该技术还处于早期,技术的成熟度还不够,面临性能提升、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诸多难题。另一方面,尽管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此后陆续出现各种山寨币,目前全球已出现了5000多种虚拟数字货币,但其应用的局限性很大。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和实际经济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关键还是要发挥其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并需要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耦合,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

3.金融和互联网双重属性导致监管难题

在互联网金融和具有金融属性的区块链项目发展过程中,往往都面临着虚假宣传、过度宣传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都是属于科技前沿概念,很多在打着“颠覆”“创新”等旗号的“招摇撞骗”项目夹杂集中,并过度进行互联网营销。而在同质化的激励市场竞争中,企业都面临着流量稀缺的问题,标榜自己独特业务开展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半无奈、半故意的理性选择。

P2P网络借贷是信息中介机构,只能进行信息中介业务,而不能进行信用中介业务。但是行业普遍存在违规违法交易,其内容包括:自融资、资金池、资金期限错配、股票融资、自担保和诈骗等违法交易行为。此外,很多企业无法满足备案制条件,只能退出,一些违规违法的 P2P 平台为了避免受到法律的制裁,采取了“跑路”的对策,甚至在雷潮中的“自我爆雷”。

2018年,网贷行业整体涉案金额高达8000亿元,影响到1500万用户,与此同时, P2P 业务出现断崖式下降。一些规模较大且口碑较好的P2P平台出现了连锁爆雷。暴雷时间涉案范围广,影响巨大。其中,暴雷公司交易金额超过百亿元的平台包括:唐小僧(750 亿元)、联璧金融( 400亿元)、牛板金(390亿元)、PP基金( 382 亿元)、钱爸爸(325 亿元)和投之家(200 亿元)等。这些巨无霸公司的爆雷,不仅给众多投资者带来了惨重的损失,而且颠覆了大公司和明星公司不倒的神话,对市场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触发了恐慌情绪和助长了挤兑风潮。其给投资者带来近乎灾难性的后果,彻底粉碎了P2P普惠金融的神话。

目前,市场上仍旧存在打着区块链的名号,行进行传销和诈骗之实的虚假宣传项目,此类项目毫无疑问执法当局将继续严厉打击并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以区块链为技术依托发行的虚拟数字货币或者虚拟货币资产,这些虚拟资产虽然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用于支付、交易和投资,但因缺乏主权国家的信用背书,价格波动性很高,如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公链发行的代币等。虚拟货币具有跨国际性的特征,发展迅猛,已经引起了国际组织、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巴塞尔委员会正在制定虚拟资产定量监管框架建议。

鉴于不同虚拟资产的设计结构、运行机制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各国根据金融审慎监管和穿透式监管的原则,将虚拟资产划分为“证券”“资管产品”“商品”“衍生品”等进行监管。在我国,对于代币类产品和交易平台持严格禁止和打击的态度。2013年,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等一系列文件,并不断强化风险提示、持续加强清理整顿。目前虚拟资产项目规模还不大,尚在发展初期,不足以引发大规模的社会事件。但互金爆雷事件殷鉴不远,目前有些项目方以在海外注册基金会形式逃离现行监管视线,其项目运作仍旧在国内,风险不减,监管难度更大。为了避免重蹈网贷的覆辙,需要探讨新的监管方式。

4.服务实体经济是科技企业的主题

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都倡导“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使得参与双方或者多方能够在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环境下,实现更好的业务往来。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在于其时空的便利性促进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创新了金融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单纯线下审核与信用增进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具有去中介化、信息有效、利基市场和可获得性四个特征,并且其产品丰富多样,融资周期短,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其定位是信息中介,一方链接投资者,一方链接需求端,包括企业和民营企业主等。从供给侧来看,网贷行业最主要的面向客户是C端投资者,流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为了获取流量,刺激年轻人消费意愿,设计并引导用户使用裸贷、现金贷等产品,诱导消费,以致不明真相者被裹挟进入借贷消费,引发人性之恶甚至人间悲剧。从需求侧来看,平台通过虚假合同、假设标的等转移平台资金,移作他用,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在效果上看,也并没有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起到相应作用,没有经历商业周期的考验。

区块链作为基础性的技术,2020年4月,已经被纳入到新基建的范畴。当前,区块链和产业的融合度在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在金融、政务、司法存证以及慈善领域有了相对典型的解决方案,未来将和更多的产业融合,发挥重塑产业生态、强化生态伙伴协作,提高协同效率,提升地区产业生态集群质量的作用,发挥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功能。

二、互金殷鉴不远,DeFi还会重蹈覆辙吗?

自2018年以来,DeFi (Decentralized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行业开始吸引主流业界的关注,在2019年DeFi日渐进入媒体公众视野并变的炙手可热。如图2所示,截至 2019年9月12日,DeFi 行业的市值将近80亿美元,较之年初不到7000万美元,增长了百倍之多。

互金殷鉴不远,DeFi还会重蹈覆辙吗?

  图3:DeFi中被锁定的资产总价值

  DeFi诞生2015年,在可编程的以太坊区块链出现之后,在2020年出现爆发性增长。但DeFi发展尚处于早期。其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技术,用去中心化的协议取代传统的基于人或第三方机构的信任,来构建透明、开放的金融体系。相对于CeFi (Centralized Finance,即中心化金融)而言, DeFi试图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传统中心化金融存在的天然短板,如金融体制不平等、审查流程繁琐、缺乏透明性、潜在的交易风险等问题。

从分布上看,目前大部分 DeFi项目集中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从产品形态上看,目前的 DeFi 包括去中心化钱包、KYC 和身份认证、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去中心化借贷、Staking、稳定币以及其他类型的金融应用,其产品形态模仿和追随CeFi 形态而来。和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产品相比,其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创新性更强,产品设计更为复杂精巧,更强调智能化。

但是DeFi市场目前还存在若干问题,第一,DeFi存在巨大财富效应,具有不可持续性,引发用户追捧。DeFi的项目方引入流动性挖矿,本质上是创新型营销手段,用于激励用户持有项目代币,和互联网金融一样,是重视流量的获取体现。“流动性挖矿”的关键在于一级市场挖出的项目代币能在二级市场出售变现。如果二级市场的代币价格崩盘,那么“挖-提-卖”体系就会崩塌,DeFi项目的流动性将会枯竭,具有高度脆弱性。目前市场上出现项目代币暴跌,多个DeFi项目的跑路的现象。第二,DeFi目前尚未涉及真实资产、缺乏真实业务场景的依托。DeFi可以说是公共的、小范围的、低成本的金融业务实验场,其价值还未能出圈。第三,DeFi面临系统性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其智能合约代码缺乏安全审核机制,容易引发黑客利用其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另一方面,DeFi协议相互嵌套和组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和互联网金融一样,还具有操作性风行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从DeFi面临的问题来看,相较于互联网金融,其运用代码实现金融、数据模型以及营销的多重功能融合和系统搭建,更具复杂性和隐蔽性,将对监管形成巨大考验。

DeFi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其中通过协议相互调用并实现互联互通、软件开源并相互协作等方面值的为数字经济和智能化时代提供借鉴,DeFi更强调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不同中心之间的分布式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数据的可信度,从而让数据和金融业务更加开放,让金融业务之间的联通更紧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在目前技术条件尚未成熟、交易GAS费高昂、监管尚未介入、项目估值存在严重泡沫,投机行为严重的背景下,普通用户需谨慎对待。

三、区块链从业者如何走好下一步

第一,从业者要秉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技术向善的企业文化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批评家波兹曼在《技术垄断》这一本书中,提到了“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技术垄断文化”三种文化的变迁,我们现在所处的技术垄断时期。在技术垄断的背景下,企业和个体都需要尽力去理解和洞察复杂技术塑造的世界,保持在技术带来的便利性的产品和服务面前保持清醒,不被技术所主宰和迷惑。让我们意识到即使科技的威力再大,人类的文明也不应该被技术所主导,只有人类能够观照全局,能看到事物涉及的心理、情感和道德层,关照到弱势群体。

第二,健康的行业发展离不开适当的监管和行业自律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早期,面临着无监管主体、无准入门槛、无行业规则的“三无”局面,行业从业者来自各行各业,并不具备足够的金融专业思维与素养,甚至还有传销分子混杂期间,导致市场鱼龙混杂,营销手段粗暴激进,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加剧行业风险,也没有抓住监管给予的空白发展期,值得警思。区块链行业若要良性发展,企业要塑造与各方的良好关系,如下图4所示,在没有监管还未到场之时,套利者竭泽而渔将会对行业的巨大伤害,行业从业者更需要加强自律,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沉淀公共知识资产,塑造行业形象,凝聚行业共识,主动迎接监管。媒体和智库要发挥好市场和行业监督作用,并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纠正行业风气。

互金殷鉴不远,DeFi还会重蹈覆辙吗?

  图4:企业与各方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主题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块链行业从业者要主动融入到国家大战略中,立足于服务于实体经济大主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既要担当构建基础设施的重任,又要担负国家战略转型的历史使命,同时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第四,在垂直领域深耕,通过高节凑小创新争取行业大发展

和互联链金融不同,区块链可以通过在垂直行业深耕,结合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赋能实体经济,依托原有产业规模支撑并放大区块链产业的规模。基于行业早期的特点,不要过度宣传“颠覆性”“革命性”创新等噱头和口号,而通过高节凑的小创新进行试错和迭代,沉淀企业发展的壁垒,争取行业的大发展。

作者:Kaumi 行业研究者

邢艳凯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