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一家知名上海美术馆里,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人工智能第一次成为了观众的”参观向导”。
黑暗之中,白色、金色的像素从右下角升腾而出,集合成了一个青年男子的形象。他身着白色西装、黄色休闲裤,边对游客举手致意边说,”欢迎来到chiK11美术馆”。
随后他转身、抬脚,在虚空中踏入了一个新的位面,全身变成线条、再逐渐解构。而随着他的解说,这线条继续化为展品中的陶罐、甚至宇宙……
3月19号,上海chiK11美术馆开始同期呈现美国著名艺术家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在亚洲的首场个展《宇宙》,以及中国艺术家赵洋的首次美术馆个展《阿赖耶》。而自4月初开始,这个人工智能形象出现在了展馆中,成为了大批观众踏入展馆见到的第一个人。
“准备好抵达艺术彼岸了吗?”他留下了最后一个问题,消失在黑暗中。
人工智能带你欣赏艺术
事实上,这个人工智能形象并非完全虚构,他正是K11艺术基金会的创始人Adrian Cheng(郑志刚)。通过技术手段,他重构了一个虚拟的自己,这个虚拟的人物除了与他有相似的外貌,还能模仿他的声音,上文中提到的种种解说词,都并非由他本人配音,而是由机器在学习了他的”声纹”后,通过电音模拟技术展现出来。
本次双个展的主题正是在叩问身体、文化、空间等元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人工智能也给这个主题进一步添加了一个值得人思索的问题:当身体和声音能被技术重构之时,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又在哪里?
像chiK11这类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在过去几年中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进展。
过去,展馆往往会给观众提供文字介绍或语音解说,让可能艺术造诣不深的普通观众也能对作品的创作灵感、背景、风格等元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有的展馆会提供二维码,参观的人用手机扫一下即可查看相关的介绍或视频。比如,不久前的3月腾讯联合了国内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推出了”腾讯博物馆”项目。用户可以使用手机上的博物官小程序或APP,扫描各展馆内的多种展品,便可获得对应的解读信息,包括与其相关联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增强现实动画等等,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文化艺术产品。
这一次chiK11美术馆更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来陪伴观众共同欣赏这些或磅礴、或优美、或独具特色的作品,令人感觉耳目一新,甚至在艺术展览之上,通过技术的加入丰富了参展观众的体验。
如何打造一个虚拟的人工智能形象?
不过说到底,和腾讯这样的公司不同,chiK11是一间专业美术馆,其人工智能项目背后的技术提供者,其实是人工智能公司ObEN。
ObEN是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它正在开发PAI(Personal AI),即个性化人工智能。简单而言,这家公司通过声音模拟技术及3D图像重建技术,只需一张照片和一段简短的音频,就能构建出一个拥有与本人相似的声音、形象的AI虚拟人。
最终,他们希望为每个人开发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这一助手不仅模拟你的形象和声音,经过足够的训练,甚至还会拥有类似的性格和处理事务的方式,成为一个真正的虚拟自我。
这家公司曾获得了包括腾讯、软银、韩国SM娱乐公司等投资人在内的融资,在今年1月,它又再次获得了K11的1000万美元。投资后不久,K11就将ObEN的技术用在了自己旗下的美术馆内。
从左至右:ObEN联合创始人及COO郑毅、K11创始人郑志刚、ObEN联合创始人及CEO Nikhil Jain
在chiK11的例子中,要完成对Adrian的模拟,首先需要建立他的外观形象。ObEN团队通过3D图像重建技术,能够仅通过一张自拍就迅速创建三维的人脸模型,复刻一个数字化的自己。
除了外形,另外还需要用到ObEN的电音模拟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用户只需要念上一段ObEN指定的文字,声音就能被模拟出来,并用在所有需要用到语言的情况下,比如这次在美术馆中对艺术品的解说。
通过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就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Adrian的解说形象。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形象
这次在chiK11美术馆的展示,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个性化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而除了与K11的合作,ObEN将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为线下的场所提供新的体验,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形象。
比如,在去年它就与自己的投资方韩国SM娱乐合作,成立了第一个明星AI经纪公司AI Star(幻星有限公司),将明星IP和AI结合在一起,打造更为独特的娱乐体验和产品。SM娱乐旗下有很多现象级艺人及组合,包括安七炫、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EXO等。明星可以通过自己的虚拟形象与粉丝互动,甚至是交谈,这种独特的互动方式可以帮助拉近粉丝和偶像的距离。
ObEN还在开发一款应用PAIYO,每个人都可以用它生成自己的专属人工智能形象。
在国内,它也在与腾讯合作,希望让每一个微信用户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用户只需要关注ObEN的官方微信账号,拍摄一张照片并发送给后台,就可以获得迅速生成的个人AI形象。用户可以做出自己的个性化表情,还可以装扮自己的形象,或者用于虚拟世界中的社交活动等等。
毫无疑问,在未来每个用户都应该会在虚拟世界中拥有自己的映射,而它们也将能胜任更多的工作。或许在下次观看美术展时,还可以选择用自己熟悉的人的形象来做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