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什么区块链、5G、XX 即服务…… 这些科技术语恐怕被过度炒作了》
原文来源:快公司
吐槽流行语这件事并不新鲜,互联网上消灭「颠覆」一词的运动持续至今,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尽管社交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反对声音,这些模糊、光鲜的话题——比如「数字转型」、「大数据」和「物联网」——仍然无处不在,抢占新闻标题、营销内容乃至企业网站。
流行语确实有其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正如许多陈词滥调可以追溯到历史上一些伟大哲学家的著作一样,流行语的流行也是有原因的,它们往往诞生于革命和先锋运动。流行语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但当被过度使用,而使用者却未能针对目标受众给出定义时,问题就出现了。
在进一步探讨这一观点之前,我们首先要在流行语和当代惯用术语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线。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使用行话或公司用语是一种无害的且通常无意识的交流方式。换言之,这是西方白领世界的共同语言。在「就地隔离」的时代,当另一半无意中听到你的电话会议时,这种语言可能会让 ta 感到不舒服,正如作家劳拉·诺金(Laura Norkin)所说:
关于隔离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伴侣全心投入工作的状态。这个说出「我们回头再看吧」的人竟然是我老公?谁能想到呢?
—劳拉·诺金 (@inLaurasWords) 2020 年 3 月 19 日
技术专业人士也指出了,行话的根源存在一定的讽刺意味。诸如「我们线下聊吧」、「你带宽够吗?」或「ping」客户等说法源于 IT 术语。
另一方面,大量蹩脚的技术术语会妨碍理解,造成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即信息传达者依赖的是一种模仿式的营销策略,而不是实质性的沟通。原因之一是,这些术语大都缺乏众所周知的具体定义,而这种定义模糊只会造成态度上的冷漠。
例如,我们公司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IT 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对一些流行语产生怀疑,但同时,也有不少热词值得关注:
相当比例的 IT 专业人士告诉我们,他们认为「区块链」和几乎所有「XX 即服务」都被过度炒作了。为什么呢?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这些术语的分类和定义方式仍然非常模棱两可。虽然流行词汇或许能推动点击量增长,激发一种模糊的创新意识,但使用这类术语,却没有将它们与实际应用捆绑在一起,只会稀释整个信息的分量。
科技行业的专业人士会互相寻找能够对其角色和组织产生影响的见解,而依赖于热词的影响力却不努力建立联系的公司对受众而言有弊无利。
以「数字转型」为例,它大概是过去几年里 IT 界和科技界最常见的概念之一,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这个词值得关注。但它的字面意义极其朦胧。简单来说,数字转型就是使用新技术重塑产品、服务或整个商业模式的过程。我们的客户使用云服务组合发布新的应用程序或重新设计旧的应用程序。我常对他们说,没有任何两个品牌或组织的数字转型会是一模一样的。脱离了实际语境,这个词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作为首席信息官,你是否想在公司内部宣布一项新的数字转型计划?请为它制定一项明确的战略,搭配具体路线图和可实现的组织目标。各位广告主管,如果你想在 30 秒的电视广告中加入数字转型元素,而另外 29 秒却跟你的服务没有任何紧密的关联,那请三思,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举动。
我们完全可以放弃被滥用的流行语,更多关注广告执行,在信息传递决策上做到更加细致。让我们为词语和创意赋予更丰富的含义,推动实质性的改变。否则,我们只是在助长空洞的概念,它们很快就会燃烧殆尽,却没能产生任何实际的热量。
结果如何,我们明年再回头来看吧。
来源链接:http://www.fastcompany.cn/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提醒,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 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区块链 5G 观点 分享行业当前最热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