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D小课堂第三十课:关于滑点和无常损失

在自动做市商(AMM)机制下,做市门槛得以降低,普通用户的参与程度大大提升,因此流动性的聚集也更加容易。但同时,比起订单簿模式的交易平台,高滑点和无常损失等问题则是让AMM受到诟病的方面。

什么是滑点和无常损失?

滑点和无常损失作为DeFi生态中被广泛提及的概念,为AMM用户带去了不少风险。在这两个概念中,滑点是指预期交易价格和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值。滑点并非AMM出现后的新概念,而是传统交易市场就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传统订单簿模式的交易所而言,流动性越高,盘口深度越好,滑点则越低。简单来说,卖出资产越多,价格越低;买入资产越多,价格越高。

而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的概念在AMM出现后被首度提出,意指在AMM的运作环境下,流动性提供商(LP)向AMM资金池提供流动性时,因资产外部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损失。无常损失仅在AMM模式下存在,在资产价格恢复后可能消失。但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资产价格不能恢复到原位,无常损失实际是永恒的(Permanent),也因此被称为差异损失(Divergence Loss)。

无常损失是去中心化交易所为解决本身无法获取外部价格引入了流动池的固有现象。流动池无法感知价格,当中心化交易所的外部价格变化时,就会出现价差引发套利。套利者会支付部分手续费然后赚取一定的价差,这个套利价差就是无常损失的主要来源。为了维持流动性挖矿进行激励,交易所会把手续费分给流动性提供者,但是这并不足以弥补损失的。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套利部分是从平台上消失了的价值。另外一部分消失的价值就是gas费用,也是不断的在耗散流动性的价值。

那么无常损失到底有多大呢?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假设投入ETH 100个,价格100USDT,则按照1:1需要投入10000USDT进去来计算。当以太价格上升1刀,则有1%的价差,套利者会用USDT换走ETH。简单的视为投入USDT50刀,换走0.495个以太。这时候损失非常小,只是你持有的ETH减少,USDT变多。如果ETH价格直接拉升一倍变成200,会怎么样呢?

插值估算的结果是你将持有70.755个ETH和14150.98USDT。表面看起来是赚了,但相对于持币不挖矿来说,少赚了1698USDT,这就是无常损失。也许你会想,上涨会损失可能下跌会赚呢?而估算的结果是下跌一样会亏钱。简单计算下跌50%后,会减少840刀,比例和上涨一倍差不多,亏损约6%。这是单边行情的估算,如果考虑上涨下跌来回损耗,那么上涨一倍的时候,亏损还可能会放大一点。(注:以上计算假设上涨1刀就会有人套利,实际情况会很不一样)

为了对抗无常的损失,流动性提供者会从他们在交易所收取的费用中给你一定的回报。

一旦你提供流动性,你就会获得”流动性提供者”的代币,也成为LP。您需要冻结那些代币,您拥有的LP代币越多,您在流动性池里所占的比率就越高,这意味着您将从参与这个流动性池的买家/卖家那里收取更多的交易费用分成。在上面的例子里,我们就假设您有1%总流动池比率,能分到0.3%的交易费分成。

由于在锁定时期,加密资产价格可能是波动的,你的无常的损失将波动字面上不间断。 波动越大,买卖订单越多,您作为流动性提供者收取的费用就越多。

请记住,有一个原因解释它为什么被称为无常损失,因为只有当您在处于无常损失的时候取出流动性资金,这个损失才是永久的。 当然,如果当你提供流动性时而价格回到与之相同的价值,你的无常损失就会消失,你将获得提供流动性的费用分成的收益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