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是个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比如最明显的就是量化、激励作用,以至于有人说通证经济是对人类生产关系的颠覆。
我个人也相信通证经济对社会的伟大意义,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对通证经济的量化和激励作用关注的太多,而忽略了它可能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激励的噪声”。
1、激励并不总是好的。
很多项目刚刚与区块链接轨,刚刚开始接触到通证经济的时候,都会感叹于通证经济的神奇。它的激励作用能够瞬间串联起很多人,大家各自贡献各自的力量、智慧、资源,一起能够让项目发展的更好,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大量的收益。
比如说某游戏平台,发了Token之后,玩的人瞬间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比如说某内容平台,发了Token之后,瞬间火爆起来,成为了币圈头部的内容平台。
但是在火爆和兴奋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开始头疼了。比如某游戏平台,他们最头疼的是撸羊毛的人太多了,开小号的人太多了,整个游戏完全变成了经济利益导向,游戏的平衡性、娱乐性被打破,用户开始慢慢流失。
比如某内容平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撸羊毛的人太多了,写水文的人太多了,互评互赞的人太多了,真正贡献有深度、有价值内容的人反而被淹没了,得不到收益。
2、所有的激励都会带来噪声。
那么有人会问:除了游戏平台和内容平台,还有哪些激励会带来噪声呢?而又有哪些激励不会带来噪声的呢?
其实简单来说,所有的激励都会带来噪声!没有一个完美的机制,可以只发挥激励作用,而没有负作用的,而且一般都是激励作用越大,噪声越大。
不光说区块链的通证经济,就是互联网里的美团外卖、拼多多、微信红包之类的也有人撸羊毛,再到公众号、直播平台、视频的刷赞、刷关注,再到日常生活当中的蹭会、蹭礼品等等,所有的激激励都会带来噪声。
3、激励的噪声严重时会毁灭整个项目。
激励的噪声问题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只是一点小噪声而已,不影响大局,但是严重的时候,也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我们还是以内容平台为例,一项好的激励措施应该起到两个效果:第一、能够有效的筛选出优质内容;第二、能够尽量避免水文、羊毛党的出现。
其中第1点筛选出优质内容是核心,如果一项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筛选出优质内容,那么即使有一些水文,有一些羊毛毯都不损害大局;但是如果无法筛选出优质内容,那么避免水文和羊毛的意义也就没那么明显了。
如果一项激励机制设计的不够好,既无法筛选出优质内容,同时又有很多羊毛党和水文,那么久而久之真正有价值的作者和内容就会离开整个平台,平台会完全被羊毛党和水文所占领,整个平台的根基就会被摧毁。像这种时候,平台的项目方可能会后悔,当初还不如没有激励机制,或者采用传统的法币激励机制。
项目方一定要牢记初心:激励机制是为了选出优质项目。所有的激励机制设计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避免上面的情况发生。
4、激励需要一定的门槛。
那么,面对激励可能会产生的噪声,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缓解呢?
有的!比如为激励的获得设置一定的门槛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我曾经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一直有关注那些文学社区,比如说像唐家三少这些人,他们也是每天进行连载,他们的主要收入也是靠打赏、办卡之类的。
但是我发现文学社区就很有意思,一般优秀的写作者能够分得绝大部分的利益,而且越优秀的选写作者能够分到的越多,而差一点的作者能分到的就很少。
这种激励制度相对来说算是非常合理的了,但是为什么文学社区能做到这一点呢?文学社区为什么撸羊毛的少呢?确实有点奇怪。
除了写作,直播也是一样。那些顶级流量的网红,他们能够获得绝大部分的打赏;小的网红能够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只不过相比之下就比较少了。这样,也基本能够实现业务与激励的匹配,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同样是写作,写小说的难度比在某区块链内容平台随随便便写一篇短文难多了。也就是说,写长篇连载小说,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工作,是一个对专业度要求很高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写作,要提笔写作,而且能够写得好,写得吸引人,写到大家都愿意看、愿意打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同样的,直播虽然每个人拿起手机就可以直播,但是你要直播到有特色,直播到有几百万人的关注量,也是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
所以我认为真正像这种能实现激励与业务高度匹配的,一般都需要这件事本身有一定的门槛,这个门槛需要高到能够过滤很多的羊毛党,而且门槛越高,过滤效果就越好。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些规则来过滤,但是规则总会有漏洞。所以真正的办法是让这件事有门槛,而且门槛要高一些,这样激励的正面作用就非常大,激励的噪声作用就比较小了。
5、有时候,不用激励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后来,有人针对该内容平台内容水化的问题给了一个建议,就说最好取消其中某一块业务的激励,让人们在无激励的情况下来参与。
当失去激励的时候,那些水文作者就自然失去动力,于是水文内容就会慢慢的减少直至消失,然后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就会被凸显出来。因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更需要的是倾听,这批人还是会继续发文。
所以,用激励的方式没法解决的,用取消激励的方式反而有可能能够达到目的。
无独有偶,除了在内容、写作领域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它业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有了激励会带来很多问题,没有激励反而能够做好。
比如说某款游戏,之前在游戏没有激励的时候,游戏还是比较纯粹的,大家就是一起体验游戏的魅力,体验竞技的乐趣。但是游戏跟激励挂钩比较密切之后,就出现很多代练、小号、“捕鱼”玩家,而且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极大地损害了游戏的体验。后来项目方出台了很多机制,淡化的激励作用,游戏才重新焕发生机。
6、业务本身越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小;业务本身越不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大。
激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业务本身越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小;业务本身越不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大。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还是以通证化为例吧,在通证之前,如果被通证化的标的是一个纯商业项目,比如说是一个资产的通证化,或者某家非上市公司股权的通证化,供应链金融的通证化,合同、专利权的通证化,那么这个过程当中,通证化之后它的激励作用带来的噪声就会很小,因为股权、合同这些东西本身就是非常纯粹的商业化行为。
但是如果是某公司发行的积分通证化,或者某某内容平台的通证化,某某新闻平台的通证化,某某KTV平台的通证化,某某图片平台的通证化,某某社交平台的通证化,这一类的业务本身的商业性没这么强,娱乐性、功能性会更强一些,所以这一类型的业务在实行通证化激励的过程当中噪声就会大一些。
7、结语
a、激励并不总是好的。
b、所有的激励都会带来噪声。
c、激励的噪声严重时会毁灭整个项目。
d、激励需要一定的门槛。
e、有时候,不用激励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f、业务本身越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小;业务本身越不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大。
作者:蒙特卡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