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新闻,当天比特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一度飙升了超过20%。在随后的几天里,比特币价格也持续上涨,最高突破了1万美元。
但随着政府各部门关于区块链产业政策的出台,市场上投机炒作氛围升温,各种区块链骗局死灰复燃,严重影响了区块链产业的正常发展。
到了11月中旬,新华社等开始警示虚拟币的炒作风险,而后上海互金整治办、央行上海总部、深圳互金整治办等,也都发布了具体监管目标和细则。
当前,比特币价格已经从1万美元的阶段性高位,跌到了7千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官方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
中国对投资市场的监管,总体来说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坚决的打击非法金融,另一方面也会推出更多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投资标的。中国官方数字货币的推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会分散诸多投资者对数字货币的好奇和初步需求,也会降低民众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炒作及追捧。
但按照目前的发展逻辑,中国官方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出现了两个较大的争论和分歧,这可能会影响到官方数字货币的顺利推出。我们可以在一些官员和学者的观点当中很容易看出来。
首先一个是,中国应不应该成为第一个发行官方数字货币的大国。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就表示,数字货币发行方面中国没必要争第一。央行行长易纲也表示,发行数字货币没有时间表。
但还有一些学者,比如黄奇帆就表示,人民银行对于数字货币的相关研究已有五六年,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另外一个争论在于,央行的数字货币,到底要起到什么作用。
一些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推升,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一种战略性应对,所以应该立足国内而放眼全球。比如黄奇帆就认为,在未来,建立全球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支付清算系统势在必行;一方面摆脱中心化的金融霸权行为,促进各国的金融安全;另外也可进一步提升国际间资金结算的效率,提升世界普惠金融水平。
但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比较反对数字货币的国际化,他说中国官方的数字货币,应该聚焦于国内。周小川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早产儿”。
从目前央行的整个推进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依然主要还是聚焦于国内,也就是对现金的替代作用。
所以按照我的分析,目前有两个力量会对中国官方数字货币带来影响,一个是较为保守的,比如周小川,以及央行行长易纲等,由于站的位置不同,他们肯定是要从整个全局方面来考虑这件事情,因为中国目前依然还没有走向资本自由化,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需要应对一系列配套监管问题。
另一个力量应该是基于国际市场数字货币技术发展的乐观派,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实操团队,以及像黄奇帆这样,从国家战略角度,希望数字货币能够发挥更多国际战略作用的学者。
那么中国现在到底需要如何来应对当前的趋势呢?
我个人觉得整体来说,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问题,中国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官方数字货币,来给已经非常发达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提供一个“冗余”,保证中国的移动电子支付体系依然处在全球领先地位,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
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中国未来必须要融入到全球,我可以肯定的说,基于美元的稳定币,也就是互联网巨头Facebook主导的libra一定会到来。到那个时候,整个全球的支付市场,会发生新的转变,按照政治局集体学习后提出的要求,中国需要主导和制定很多区块链领域的标准,如果没有国际市场作为支持,没有区块链最具战略性应用的数字货币的支撑,那建立全球性影响力恐怕难度较大。
所以,官方数字货币,虽然基于国内市场,但一定得需要着眼于长远,不能因为存在某些金融方面的政治性担忧,就限制数字货币本身的国际属性。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央行是否发数字货币是政治而不是经济问题。
目前看,中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其实在全球社交舆论领域,已经跟美国主导的社交舆论拉开了差距,我国不得不将推特和Facebook等拒之门外,欧洲不得不对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实施各种惩罚,但很多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主导性依然在美国的社交媒体。
如果未来Facebook等再基于全球几十亿的用户,进一步拓展出数字货币支付体系,那么这种用户黏度带来的全球社交舆论和金融霸权,将会结合到一起。正因为如此,欧洲目前也开始改变对数字货币的一些看法,法国财政部长认为欧盟应该拥有公共数字货币。德国财政部长刚刚也表示,国家核心主权之一就是发行货币,我们不会将其留给私人公司(针对libra)。
最后,希望中国的数字货币早日推出,因为这不亚于纸币的诞生或中央银行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