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应用区块链和Web3.0 最有价值的行业

2019 这一年,对于 Web 3.0 这个被少数人认为可以引领下一个网络时代的宏大概念来说,不可忽略。
Portfolio 中拥有 Bakkt、Dfinity、Algorand 等知名项目的顶级投资机构 Multicoin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 Kyle Samani 在去年底总结了 Web3.0 领域一年的发展。很明显,在不同链、不同层级中,Web3.0 不断进化,相比于 2018 年,Web3.0 的生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渴望自由的用户心中,去中心化、以数据确权为核心的 Web3.0 就是网络自由的终港。
但是,在大部分用户心中呢?

这可能是应用区块链和Web3.0 最有价值的行业
Web3.0 对用户的价值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曾经体验了一些 Web3.0 的互联网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邮箱功能。在一个独立的商店平台找到邮箱应用,注册 ID,在几乎与现有邮箱没有区别的 UI 上发送一封邮件,结束体验。
我们总结:我们应该是全球第一批体验 Web3.0 应用的用户,但好像也没什么感觉,因为回到现实,我们还是要用回各自的网易邮箱。
Web3.0 的理念对于用户来说,场景确实梦幻。中心化存储用户数据、用户隐私得不到保护、数据被滥用或泄露、用户裸奔,这些互联网目前最为用户诟病的痛点在 Web3.0 的畅想中不复存在。但好像,大家心里想的,与行动并不一致。Web2.0 带来的便利性,远超出 Web3.0 带来的新鲜感。
百度 CEO 李彦宏的那句「用户为了方便,不在乎自己的隐私。」听着刺耳,但却是实话。
有数据显示,基于 Web3.0 的去中心化应用近 3500 个,但活跃用户只有 6 万,平均一个应用的活跃用户还不到 20 人,日活最多的应用也就万人。不说美团、微信这样的巨头,我们现在随便挑一个 APP,拉个群,用户瞬间都能过百。
2019 年绿洲的失败对于关注 Web3.0 的人可能是个打击,月活 4.6 亿的新浪微博推出了图片社交 App 绿洲,其内置的代币水滴系统以去中心化存储等特点有明显向 Web3.0 的过渡,可以想象,微博的绿洲可能是距离国内 14 亿网民最近的一次 Web3.0。
但目前来看,应该是失败了。纵然微博以大量签约艺人为卖点去努力迁移用户,可用户聊聊无几。一个新应用诞生的讨论量,还不如微信一次改版有热度。
对于十几亿用户来说,互联网 Web3.0 应用也许是未来,需要时间,很长时间,因为现在的 Web3.0 应用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简单来说,免费的互联网生活已经成为了习惯,用户诚实的身体动作表明,「我们不需要。」
那 Web3.0 现在可以做什么?对其他行业就没有一点帮助了吗?

这可能是应用区块链和Web3.0 最有价值的行业
Web3.0 对物联网的价值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家资产租赁公司,在日本运营多年,一切正常。他们的商业模式很好理解,就是分成。每台机器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费用。这个模式已经运行了多年,在当地已经与合作伙伴互相了解,双方做生意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一切都在良性循环,客户稳定,行业稳定。但在日本看似顺利的模式,在扩张海外的过程中,盈利模式完全不成立。
为了在海外能够顺利运营,公司思考了三种模式方案:
首先,依旧使用在日本的那套分成机制,花时间,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的磨合。显然,在一个文化、语言、国情完全不同于日本的国家,这种方案在时间和财力上的成本不可估量;
或者,用固定费用模式。不基于每台机器的收入,只收取每台机器的固定费用,看似合理,但对于客户来说,并不能预估机器是否可以带来实际的盈利,也不相信租赁公司提供的盈利数据;
或者,依旧还是分成的机制,在每个机器上安装传感器,将每台机器收入的数据上传到云端。但矛盾点在于,因为是跨境服务,存在多层中间商,最终提供的数据无法保证准确。
当故事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公司和海外客户其实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核心矛盾点,在于公司与新客户之间的互不信任。在日本,多年经验的积累下,公司可以白天聊天晚上喝酒地与客户建立联系,但这在海外不行。
那怎么办,海外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吗?
机缘巧合,一个团队提供了解决方案,他们让公司依旧选用上述第三种植入传感器的模式,但针对中间商可能在数据上做手脚的问题,团队想了一种方法,用区块链技术来提供一套第三方检验数据真实性的方法。
换句话说,这个团队并不直接提供准确数据,公司和客户还是遵循原有的方案。只要在需要时,提供可以审计和验证数据的渠道就可以了。
租赁公司的痛点解决了。他们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客户也不需要改变,那些曾经用时间、财力这些成本夯实的信任模式,在区块链技术和 Web3.0 概念下,被以极小的成本完善了。
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物联网问题的,是一个名为 Taraxa 项目的团队,成立于硅谷,专注于用区块链技术提供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在与租赁公司的合作中,Taraxa 通过一条区块链,让每个机器有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认可的身份,就像 Web3.0 概念中所有应用的入口都是一个统一 ID 一样,每台机器(可以看作人)都有一个供所有人(可以看做应用)认可的 ID。因此,对于自己认可 ID 提供的数据,任何人都会认可。
不只有资产租赁公司的故事,Taraxa 为汽车生产商、停车场都提供过以 Web3.0 概念为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痛点。

这可能是应用区块链和Web3.0 最有价值的行业
区块链+物联网的本质
说到底,这个故事的本质,是以去中心化和区块链为主的 Web3.0,能为物联网带来什么价值。为什么在以人为用户的系统中还没有可见价值的 Web3.0,可以为以机器为用户的物联网解决痛点?
其实,还是上文提到的身份。
物联网设备并不是没有身份,小米的每一个音箱都有自己的身份,但矛盾点在于,这些机器的身份除了小米,其他人并不认同,因此导致这些机器提供的数据其他人不会相信。但 Web3.0 可以提供的,是机器统一身份,小米音箱在 Web3.0 网络中的身份,可以被其他人识别。
当身份统一后,一切关于物联网的发展才可以顺势摆在桌面上谈。比如刚才的故事中,出租出去的机器因为身份可以被除了租赁公司的其他人识别,提供的数据才能可信,才能被审计。小米音箱才可能在更多的场景中与其他机器交互,而不是仅有独立的物联网生态。
在形容物联网行业的时候,Taraxa CEO Steven Pu 用了「一盘散沙」这个词。每家企业都在做独立的物联网生态,互相没有联系,或者互相没有办法沟通。但像 Taraxa 这样以区块链技术和 Web3.0 概念的出现,解决了物联网的痛点,赋予了原本一盘散沙的物联网新的价值。
底层技术已经炒了多年,去年的跨链和 Layer2 又吸引了行业关注,但现在依旧没有明确方向的进展。而 2020 年,应该到了像 Taraxa 这样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应用热年了吧。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提醒,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 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