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汪涛:鸟瞰数字资产市场分类》
原文来源: 公众号「betaponzi」
今天会给大家带来一个蛮有意思的主题,如何看到数字资产的分类。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公众号「彼岸思考」的作者,betaponzi 是我的新号,开新号的原因是会对内容进行一些拆理,更多的输出币圈的内容。
为什么选择将这个话题呢?
是因为我觉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得知道市场大致是什么情况,才知道个人怎么做选择。前提是要知道事情开始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对数字资产做分类呢?
我觉得你对市场的了解情况本质上是分类的情况。通过分类是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就会成为你的看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思考基础。
我用到了数字资产这个词,没有用 token 这个词,没有使用更合规的数字通证这个说法。是因为在我来看数字资产更能描述我们现在所在做的事情和现在接触的品种。
鸟瞰,是观其大略。简单地了解事情的大概。
今晚的内容我大概会围绕:从业分类、资产分类、 活动分类、故事分类、判断分类、参与人群分类和 2020 年对币圈的期许及问题展开。
交易者从业分类
一、套利者
我认为商业的本质就是套利。什么叫套利,就是我建立一个模型,有人员,有人员支出。我个人认为,在数字资产领域,一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套利者。
1 交易所
交易所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套利者。对于绝大部分用户,交易所是数字资产的流量入口。大部分人是不相信数字资产的,和大部分人讲数字合约、去中心化他们会问有什么用,是不相信的。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到交易所买 token,买币。这就导致交易所成为天然流量入口。
交易所就天然成为绝大部分人的钱包,对于钱包本身而言是一款工具类的产品。但对于交易所而言,是把钱存在交易所。在其他投资市场的逻辑里,钱在谁那里谁最牛。所以交易所就承担了资金沉淀和资金归结的作用。
中心化资产需要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人民币会有很多影子银行和钱庄,这些叫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资产需要中心化交易所,他们在干一件事,就是跨链。去中心化资产天然在交易所跨链,交易所本质上是一个中心节点。
最后一个是核心现金流。交易所手续费本质是市场里最稳定的现金流,逻辑上找不到任何其他现金流比手续费更稳定,因为交易是数字资产最刚需的,而交易又离钱最近,虽然手续费可能是币。
2 钱包
数字资产天然会有钱包,是在你手里的。钱包对个人而言,离资产最近,帮个人保管资产。保管资产过程中,有一大批从业者是做钱包的。
1)原生钱包是所有数字资产最底层的沟通手段。
原生钱包会负责出区块,负责算力,可能还做其他工作。很多原生钱包就是区块链本身,负责产生链和块。原生钱包是最底层的与区块链的沟通手段。原生钱包的从业者所有权限都会有,可以说是区块链世界的创世者,很多软件人会通过开发原生钱包的方式做默默的奉献。
和原生钱包的产出相比,虽然有基金会,但完全是社区开发,有点像《大都会与集市》书中提到的。本身他们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代码开发带来的满足感和创世的感觉。
2)硬件钱包
在零几年的时候卖软件很多人是不付钱的,所以那时候会用很重的盒子装软件,盒子越重卖得越贵。所以硬件钱包其实是心理上的东西,会感觉「数字币」变成实物了。
但我认为硬件钱包有两个问题:一是币种支撑是相对落后的,因为硬件和软件比,硬件还是更难一些。二是硬件本身是可以单独卖价的,本身有成本。所以有一部分硬件工作者在做硬件钱包的工作。
3)软件钱包
软件钱包会依托主流币种。本质上是三件事:一是业务上的资金沉淀,二是流量端,三是整个链的交互入口。
交易所是入口,但对于钱包也是链的入口,这两者并不冲突。交易所对链上的 DAPP 的支持是不够的,而件钱包支持的是这些。
软件钱包的问题是本质上是个工具,工具的核心问题是估值是有限的。有流量,但并没有交易所估值强。
3 新闻媒体
可能大家觉得媒体不重要,但从从业者角度看媒体很重要。我个人观点,流量和数据是新的大宗,单个流量是不值钱的,但打包的流量还是很值钱的。大体上可以分三类:
1)媒体平台:有 UGC(专业生产内容),包括巴比特和金色财经都有 UGC 的内容,好处是可以跟着事件有热点出来。
2)流量媒体:就是 domain 媒体(自媒体)比如阿拉丁、区块方舟,他们会有自己的小团队,更多是在微信上,本质上是做流量的宣发生意。
3) To B 媒体:会搞一些排名、大会这种。比如火星、链得得、标准共识,你如果在 To C 端是没怎么接触过他们的消息,但会在 B 端创造价值。
媒体和数据都可以统归于流量生意。但媒体更像是推的事情。所有新闻媒体都在向用户 PUSH(推送)信息。
4 金融服务
数字资产看上去是代码,但其实是个资产,是资产就会衍生出和资产相关的业务,这是我个人观点,这也会有一大批从业者。
1)借贷
主要是 DeFi 和 CiFi,即去中心化金融和中心化金融。虽然叫金融但本质是借贷,核心是如何在无息的世界里制造利息。数字资产必须有利息,没有利息的事是不靠谱的。但在数字资产中大部分人是不去想利息这件事的。借贷市场需要流动性,而没有利息就没有流动性。
DeFi 的优势是在链上,天然贴近资产。比如 MarkerDao 就会和 ETH 贴得很近。CiFi 的优势是贴近用户,和用户走得很近,中心化提供的是服务,可以很好和用户打交道。
数字资产借贷的核心问题是债务问题如何保障。债务的风险敞口是关不掉的,募资、发币、借贷会很容易,但债务要如何处理?比如经历了这轮疫情,债务的利息是不是要做下调,如果没有下调出现了问题怎么做。
2)结构化产品
结构化产品是今年或者去年的新趋势,主推的是利用复杂衍生品构建收益曲线。因为复杂的衍生品是可以定制收益曲线的,比如到几天可以到什么样的曲线。正常的曲线是线性的,但对复杂衍生品而言曲线是非线性的,因为非线性所以可以做定制,就是期权。
结构化产品的问题是在具体某个点位叠加大量风险。因为没有没有风险的收益,只有看不见的风险。逻辑上是把收益放大了,但买了一些看不见的风险进来,但对于风险究竟如何是不确定和复杂的。
3)pos/staking
pos/staking 本质上是金融服务,虽然它们是链的供应机制,pos 可以产生链的通胀,强烈的依托于你参与的资产有通胀就会产生一部分利息。所以我会认为 pos/staking 本质上是金融服务。
对 pos/staking 的商业从业者而言,是一项保险服务。是把用户的币放到大的池子里,然后收一些费用。本质上是对 pos 通胀的机制收一些保险费。
4)稳定币发行方
稳定币比如 usdt 是一种链上资产。Usdt 的兴起是因为 94 法币管制之后,大家需要一个入金通道和锚定物。非常有意思的是,整个币圈市值上涨的只有 usdt。
Usdt 实际上是在印钱,印钱本身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所以就不需要去讨论 usdt 如何去获取利润这样的话题。印一个 usdt 的成本其实是 0,不用讨论它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为什么 bitfinex 放着好好的交易所不做去做 usdt 的原因。
Usdt 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化解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美元:实际上 usdt 一定程度上涉及了印钞权的争夺,是政治问题。只要你做美元,做大了一定会被搞。
第二是团队道德问题:虽然我个人认为 75% 的准备金是可以接受的,但未来会不会像现在的央行一样,到 10% 的准备金率?这个道德风险也是无法化解的,你只能去选择相信团队。相信团队的原因是可以在 usdt 上赚取利润。
5)机构
机构就是两类。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就是投了项目方,后面需要项目方有所发展才能赚出钱。二级市场大部分都是高买低卖。
一级市场本质是套利机制,二级市场本质是投机机制。
6)OTC
也是一种金融服务。OTC 的本质是税或者费,依托于法币渠道的不畅通。
类似于交易手续费或交易手续税。如果不考虑到后续会忽然顺畅,OTC 的现金流是很稳健的。个人观点这是一个蛮不错的生意。
OTC 的风险在于,比如 USDT 的出入金渠道,不可避免的会涌入更多的黑钱,这会导致 OTC 从业者的成本会往上走。第二个风险就是法币出入金渠道的恢复,如果恢复了 OTC 就不存在了。
5 矿
最早的比特币要求有算力,算力衍生出矿机,矿机发展出了矿业。这条路是非常神奇的,是最早完全没有规划的。
1)矿机生产商
矿机本质上是比特币的衍生资产。生产商里包括已经上市的嘉楠云智 CAN、比特大陆。矿机生产商套利的本质是作为一个硬件产品、电子产品,不是按照成本曲线定价,而是按照金融衍生品定价。这是矿机最暴利的核心。那在中国会不会以后会慢慢向成本曲线收敛,不能按金融衍生品定价了?我觉得是有这个趋势,这样矿机生产商会非常难受。
矿机的第二个问题是,2017 年时利润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当时是寡头。但从寡头到竞争还能否再回到寡头。比特大陆从寡头到竞争,不出点血是很难再回到寡头状态的,一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后才会再回到寡头状态。
2)矿工
矿工实际上门槛很低,但需要不断的参与军备竞赛,后面会被淘汰掉。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矿工已经变成军备竞赛下的寡头。
3)矿场相关
矿场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核心资源。这点就不展开讲了。
4)矿池相关
矿池和 pos 类似,本质上是矿业的保险机构,收的是保险费。集中挖矿,可以保证产出,起到让矿业的曲线平滑的作用。因为电费是每个月要支出的,所以挖出来的矿需要平滑。保险机构的作用就是越大越好。但现在的趋势是矿工的重心在上移,矿池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5)经销商
矿机的经销商是给矿机提供流动性的,甚至会是整个矿机的主要参与者。
矿的模式是否会被证伪是个有趣的话题。矿本身我认为是能源黑产,这是比特币的下一个故事。矿本身是和能源绑定的。矿机把比特币和矿拆分成了两个不同的资金池。导致比特币价格能到这地步,矿是必不可少的。
6 衍生服务
1)数据
数据是做展示。其中行情数据分三种,流量最大的是期货数据,暂时没有具有,但比如 Bitcoin、合约帝,它们是靠展示期货数据获得流量;现货数据比如非小号,cmc,是展示单独的市值。还有链上合约数据。
链上数据:包括浏览器和 blockchain.com,就是链上数据监控、搜索这些。
挖矿数据:矿的数据和这个不同,但挖矿数据本身是靠数据做盈利模式。
2)ugc 内容
代表就是 8btc、、chainnews、币乎
3)社区服务
代表的是小流量,增值流量。比如大家都做不起来需求,发现流量还是在微信群的一个、一个的群里。
7 交易
总结一下交易中的套利者:
Marker maker:做市商,是吃买一卖一之间的差价
期现期限套利:就是期货和期货以及期货和现货的价差。比如现在比特币期现价差有 3-7 个点,你拿到 3 个点实际是可以吃下来的。
跨交易所套利:就是搬砖,因为竞争太激烈,基本已经没什么利润了。
期权卖方:现在还有人在做。
套利的核心是无风险套利注定会被摊薄,核心逻辑上没有任何门槛,后面就会被摊薄。最明显就是 16、17 年的搬砖,当时利润是很丰厚的,但因为是无风险套利是注定会被摊薄的。
有风险的套利的底层逻辑是币圈的风险是不稳定的,所以很可能马里奥。因为套利下手都比较重。比如 2018 年 BCH 和 BSV 分叉的时候,BCH、BSV 套利「死」了很多人, 所以有风险套利因为底层是不稳固的,所以可能净值曲线一直稳稳往上走,然后一天马里奥。我对套利相对不熟悉,但大概是这样的。
还有一部分操纵市场,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人在操作市场,市场里必然有主力。山寨币的主力和主流币的主力我认为都在国内,比特币的主力肯定不在国内。操作市场的行为本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情,而且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容易的。操纵市场要面临其他资金的聚集。
还有一部分参与者,大部分在做 delta trading 双向交易。为什么大家要参与一个资产?最核心的心理是因为想赚钱,剩下的另外一种心理是因为见过别人赚过钱。
参与者
这部分就类似我这样,没有直接从业但一直在参与。
1 理论爱好者
比如橙皮书的李阳,比如比特币耶稣。他们是真的对这件事有热情,就会去做社会宣传和理论先驱,去研究 DeFi、pos。
还有一批理论爱好者是共识的早期一致行动人,比如 ethfans, 这是和宗教相关的。
2 技术爱好者
他们只关心如何写区块链。
3 商业爱好者
一部分是利益驱动,还有一部分是做羊毛党阶层、套利阶层。套利阶层的存在是导致 Token 激励是失效的。低成本的 Token 分发彻底失效。
当你对币圈从业者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背后的东西才会了解一些。
这是我对币圈从业者的一个分类,清楚了这些分类,你就知道这个行业里到底有哪些人,他们的商业模式大概是怎么样的,当你有了这个清晰的认识之后,后面就更了解一些。
资产分类
1 从常识开始
首先我们从常识开始,流动性和波动性不可兼得。就是说一件流动性特别好的资产,很难有特别好的波动性,一件波动性特别大的资产很难有特别好的流动性。
最直接的比如国内流动性最好的应该是各种指数 ETF,一两个点都算很高的波动了。币圈很多资产波动性可以,但流动性不行。
第二件事是说,胜率赔率往往二选一。
2. 比特币
去年我开始意识到,币圈就是比特币圈。比特币是核心资产。数字资产是伴随着比特币的成长而成长的。因为比特币有一个大的贝塔,导致了数字资产的成因。另外币圈的成长和比特币是绑定的。
现在 BTC 占有率是 70%。没有任何一个成熟市场单品种可以占比达到 70%。这是我个人认为数字资产市场还在早期的原因。比如美股市场,单资产占比超过 5% 或 6% 都是很大的比例了。
高占比会导致两种可能性,一是币圈未来只有比特币,比特币成为大宗,其他数字资产丧失流动性;第二种可能是比特币的占比下降,可能会有新的山寨把比特币的占比攫取过来。个人来看,比特币的占有率往下走对市场是更健康的,对市场向下会有更大的缓冲。
市场里是有只支持比特币的 holder 存在的。但如果市场里只剩下比特币,比特币是会变得非常脆弱的。是没有缓冲层的,市场的任何风险都会由比特币来承担。如果山寨币和 token 占比大,是它们承担风险,比特币反而会风险更小。
一个繁荣的市场一定要有一个繁荣的主线和繁荣的生态。当生态稳固的时候,主线稳定程度也是提高的。如果整个市场只有比特币,比特币也就到了尽头了,整个市场、生态、资产是完全不稳固的。
很多人会认为山寨是骗局,我也这样认为,但个人很支持有更多人和项目能够参与市场,为比特币添加更多保护层,这样整个市场才是健康的。
3. 主流币
是 Alts 替代币的概念,就是曾今想替代比特币,现在剩下来的。包括 RTC 你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历史上想取代比特币,做得还不错,也凝结了一部分共识。主流币和山寨币的区分也很简单,就是看期货是否支持,支持期货的就是主流币,连期货都不支持就是山寨币。
用流动性和波动性来区分:主流币是波动性稍差,但流动性比较好。
4. 山寨币
Token 也可以理解为山寨币,各种小市值、小流动性、高赔率的品种都是。我不说到底是好是坏。
5 衍生资产
1)矿机:整个市场最大的衍生资产是矿机。矿机隐含市值没有做统计,个人感觉非常大。矿机本质是个多单。
2)杠杆 etf:大家开始不满足于底层资产的波动,所以有了杠杆 etf。其风险在于谁制造了资产谁需要承担一定风险。
3)dapp:dapp 资产最火的时候是链上资产流动性最高的时候。
4)衍生品:包括期货和期权。
期货不是坏东西,期货是价格寻找重要之人。期货是未来的比特币,但因为期货有了杠杆的原因,流动性天然比现货大,加上币圈的模型适合做永续。对于传统期货市场一般是按月交割的,因为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标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永续的本质是模拟借贷,是海耶斯的理论。币圈大部分情况下是期货决定现货价格,少部分情况是现货决定期货价格。少部分情况就是非常牛的牛市。
期货因为有杠杆,交易量大,流动性好,所以最终会作用到定价。很多时候大家会以期货价格为准。这也是对现货波动性不满导致的,比特币波动性变小,不满足于收益,所以要上杠杆。
期权:猜涨跌的是二元期权,这种很赚钱,但参与肯定是亏钱的。还有一种是传统的期权类型,但期权是极端的降低了流动性去提高波动性。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个特斯拉的期权,几天从两分钱涨到 39 美元。传统市场里期权隐含市值都比较大,但流动性都不好。唯一流动性好的是 A 股中的 A50。
但币圈离传统的期权市场还有很远的路,因为玩期货加杠杆已经是大家的能力极限了,而期权产品教育的门槛会比期货高一大截,但也是底层资产波动性稳定后的产物。
6 资产的成因
资产可以分成有息资产和无息资产。
有息资产是大家对新项目有期许,但问题是募资容易,但商业模式相对不容易。个人理解只有真正的现金流才能支撑起数字资产商业,但大量的项目其实在募资之后就结束了,进入落地成「盘」,ponzi 的阶段。我们对有息资产期许是个项目是个商业,但后面发现没有现金流,到商业就卡住了。
这是类似股票的逻辑,但币圈 share 的逻辑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字资产构不成现金流。
无息资产可以类比黄金,就是黄金为什么涨?黄金本身是无息的,它没有现金流。无息资产的竞争是注定残酷的,无息资产是一种强竞争的文化系统,有点像你死我活的宗教。黄金、钻石、白银都是人们的共同想象体。有一部分都工业用途,但很多无息资产是真的没有用,但可以有很高的价格。
所以无息资产必须有大的利润,让共识慢慢凝聚,而价值变成共识的体现。
所以 BTC、BCH、BSV 在进行的就是无息资产的,宗教的竞争。
个人认为未来无息资产会是数字资产里真正的资产。
活动分类
这部分是讲大家在币圈干什么。
1 募资与发行新资产:是币圈的核心活动。大部分落地成盘了,一部分创造伟大,一部分附着商业活动。
2 underlying trading 做币的底层交易。交易是很专业的事情,但大部分人却把精力花在了这上面。
3 利息:一部分人早期持有资产,尝试在市场里做套利活动。
4 商业缺席:投机是需要波动性的,但商业活动不应该承担获利波动。这和非洲国家很难保证本币对美元对欧元的稳定性的,导致一年的汇率波动会有 30%-40%。这样对于商业活动就会变得很脆弱,辛苦一年可能盈利 10-20 个点,一次大的波动一年就白干了。
故事分类
个人认为故事才是核心资产。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有哪些故事:
1 BTC 原生故事
1)去中心化
刚进币圈时,言必称去中心化。但去中心化是个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是让中心化变小。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是去中心化的,最多只是小中心化。中心化的好处是效率更高,但本身波动性很大。去中心化是在效率实现后再去做权衡,比如安全的问题。我认为更好的翻译应该是小中心化。
2)区块链
这个故事在 2018 年非常火。当时有很多人做了链改和数据上链。大家都在说区块链,但没有很好的解释。好的解释可能是会计上从二轮记账法变成三轮记账法。按核心的问题是,只能做到数据上链这层,而怎么保证数据上链这层是脱锚的。
区块链和现实世界都能做到,但现实世界如何映射到区块链世界这件事是脱锚的,只能靠人为保证。导致区块链的可信性在这层就断掉了,价值传输不过去。
3)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无边界资产。我们需要感谢互联网,在互联网之前没有什么是可以打破国界的。哪怕寄一封信,速率是受限制的。不被边界限制的资产就能实现价值互联网,这是比特币的原生故事。
4)暴富
真正和别人讨论比特币,其实大家都是认的。但不认的是比特币背后的故事,认的是涨幅。如果你说有个资产涨了 200 万倍,用涨服我认为是最好说服人的。暴富是最容易传播的故事。山寨币也是。
5)新故事
能源黑产:比特币锚定能源。矿机变成能源权力拥有者的变现渠道,所以矿机绑定了所有人。一个资产能有多大就看它能绑定多少人。茅台绑定了很多贪官,从而绑定了官僚系统,通过官僚系统绑定所有人。当一项资产能够绑定所有人,就会变得牛起来。
数据生产资料:我国已经把数据划定到生产资料中了。但这个生产资料没有生产关系。区块链可能是这个新的生产资料的新的生产关系,而且是确定性的把大数据数据化到生产资料中了。但数据如何应用,如何产生价值是区块链需要发展的方向。
2 alts
1) 比特币分叉:所有分叉比讲到最后都会说自己的另外一个比特币。我对比特币不满意,我才是真正的比特币。
2)比特币共生品:最明显的就是莱特币。比特金、莱特银,千年老三 XRP,瑞波从 15 年就是老三。
3 共识机制
最经典是的 pos,是不需要能源的新的共识。当一个市场不和能源共通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孤岛,没有价值传递了。比特币有挖矿价值,就让比特币有两块市值,一块是币的市值,一块是能源的市值。而对于 pos 而言是只有币的市值。
比特币是两个圈,是可以绑定矿工的,在能源圈不断扩大。对于 pos 而言,人民币的 pos 节点是银行,银行能拿到最便宜的钱,所以银行会控制大部分的商业。一旦把底层的通胀拿掉,pos 会立于不败之地。但相当于把背后的卡特尔联盟踢到了前面,是无法破局的。当一个节点 pos,它始终会是节点,任何增量都会有考虑。
4 公链故事
最早是从 ETH 开始的,讲的是智能合约,把智能合约做图灵完备。从以太坊开始,它变成了底层的数字资产,所有的交易所必须支持 ETH,因此这个原因它又成为了市场的基础设施。
Eos 和 tron 也是公链的故事。公链的问题是链上的流动性超过了交易的需求,链是不是要有商业,有链上用户、链上资产。但目前最重要的链上资产是 usdt。全流程的资产映射是一个难点。
5 公链工具
在有公链的背景下,会有很多工具加持。
(1)合约工具和合约交互的工具,比如 eidos。
(2)复杂合约:比如 DeFi Dex
(3)Dapp 如果有了公链,有核心用户,是不是应该有商业。Dapp 第一是用户,第二是商业。但 porn 和博彩都不是真正的 dapp,ponzi 也不是 dapp,真正能活来下的只有去中心化交易所和 defi 是 dapp。
6 跨链
包括 atom、decred,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the universe of blockchain」是一条链,而不是其他东西,其实你现在看交易所是真正的「the universe of blockchain」。在我看来单独提出跨链是个伪需求,因为前面提到过的,去中心化资产天然需要中心化节点。但为什么链上的宇宙一定要在链上呢?它可能不是链。
7 文件
这块我并不是太熟。是 ipfs,本质上是文件的规模经济。
8 隐私
第一点是隐私是可以用到 more dark than dark side(比黑的边界更黑的)地方的。但走到这个地方是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发展就会成为自身的制约。所有的交易所应该都不希望隐私币有太好的成就,因为这对交易所本身而言会是很大的麻烦。
第二点我关注更多的是确权,产权是如何而来的。以太坊智能合约最大的问题是智能合约都是公开的。互联网的模式可能是,前台看到数据是公开的,但后台看到都是隐藏的,所以公有服务总是具有私有合约。
如何对项目进行判别
核心是一件事:对项目方而言,什么事情是最难的。
1 流动性
制造流动性是非常难的。流动性取决于两点,一是如何协同做事,二是社区的广泛程度。
2 市值
对项目方很难。可以在非小号和 cmc 看到。
3 故事
因为故事就是资产本身,但故事在币圈是被低估的,且是被异常低估的。同样,作为能编故事的人也是被低估的。
4 参与人
就是谁在参与这件事。发行者是谁,投资者是谁。我们往往会被光环笼罩,但实际上光环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回归到人,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去投资,他会不会做一些离谱的事情。
5 参与时期
参与时期本身就是赔率本身。早期参与项目和晚期参与项目赔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对个人而言是与胜率无关的。
6 主要趋势是什么
对于所有项目方,都想抓住主要趋势。但主要趋势是很难预测的。作为旁观者抽身世外是更容易意识到主流趋势,并附和主流趋势的。
总结起来就是核心看项目什么是对项目最难的。
参与人群分类
这块之前有重复的部分。补充两块内容:
1 外围资本包括 cme cboe 机构账户,它们会关心比特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大宗。它们会从大宗上获得利润。
2 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高毅资产的冯柳的一段话。当你对参与的人群有认识之后,对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是可以做参考的。冯柳是非常强的,能在 2018 年的 A 股市场里满仓做到正向收益。
他遵循的一套体系是弱者体系。就是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与常识。
个人理解是三件事:第一是弱者是不考虑胜率的,只考虑时间和赔率。
第二件事只去赢你可能会赢的局。
第三件是胜率往往是陷阱。有很多人往往会追求跑赢市场。我个人是鄙视阿尔法的,因为追求胜率的阿尔法是会变的,要知道什么时候失效非常难。过于追求胜率是提高自己的难度,给自己设置陷阱。应该在最弱的情况下能够赚到钱才是赢。
我很喜欢这句话: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020 我们的期许和问题
1 新的有效资产
即会有哪些新的故事出现。新的有效资产一定是一个新的故事。
区块链或数字资产会有哪些新的领域,会是一次非常大的扩大。
价值来自探索。新的价值是当下未知的情况。
2 新的商业
数字资产上的 share 能不能真正产生价值。现在很多在区块链的从业者做套利,遵循的 share 是股票方式,股权的。哪怕是在币圈自己赚到钱的,投资也更多选择股权很少选择币权的。
那区块链上会诞生什么有正向现金流的商业形态。
3 当数据可以做为生产资料,对应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怎么产生利润。
4 谁会成为下一个中本聪?
个人偏见是最伟大的创业者会看上去像一个骗子而不是精英。
Next beta , 币圈从业者和项目方活得都很辛苦,都在等待下一次大的 beta。
来源链接:weixin.qq.com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提醒,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 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