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群里看到一个消息, EOS 母公司 B1 员工人数超过 300 名,群里有人接了句,如果他们都去玩 DAPP,能让 EOS 上 DAPP 的日活翻倍。
如果你把上面的话当段子,那说明你对 EOS DAPP 生态不够了解。Dapp Review 数据显示,只有极少数 EOS DAPP 的日活在100 以上,如果 B1 员工都来玩 DAPP ,日活提升又岂止是翻倍那么简单。
行业目前的现状是,公链比开发者多,员工比用户多,除交易所外,其他产品日活都低的可怜。
用户量稀少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空间,行业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依然无法让行业快速发展,获得大量用户。
所以行业对一些能够给行业带来大量用户的项目非常关注,如比特币ETF、Telegram、Libra,但从实际的发展演变来看,这条获取增量用户的路径也并不容易。
那为什么区块链行业难以获取大量用户?比特币 ETF、Telegram、Libra 这些可能带来大量用户的项目又为什么难以成功呢?
一、难以获得大量用户的原因
区哥认为区块链难以获得大量用户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行业本身的高门槛;二是行业污名化。
行业高门槛
行业本身的高门槛无需细说,一堆堆难以理解的概念术语、性能低下的底层公链、复杂的私钥保管、糟糕的使用体验,所有的一切都在层层阻挡用户的进入。
以区块链目前的基础条件,想要靠做出对用户有用的应用来大规模获取用户,是不现实的。
行业污名化
行业污名化是阻碍普通用户进入行业的重要原因。在去年10月份区块链被定为国家战略前,区块链都是和骗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现在“区块链”关键词下的相关搜索也有一半是和“骗局”相关的。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媒体对于区块链的负面报道,会在大众心里深深的扎入“区块链是骗局”的观念。但却也不能全怪媒体,行业内确实有太多和骗局、割韭菜相关的新闻了,负面信息又更容易获得传播,媒体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一小部分人作恶,代价却需要全行业来承担。大众们并不会去主动厘清你和骗子的区别。
”区块链”和“骗局”的锚定关系,就像“股市”和“高风险“的锚定关系一样深入人心。加上媒体一遍遍对锚定关系的强化,时刻阻碍着大众去尝试了解区块链。
但行业发展又离不开大量用户,该怎么办?下面分下一下区块链获取大量用户的两条路线,内生路线和外部路线。
二、内生路线和外部路线
在获取大量用户,加速区块链行业发展这一目标下,区哥认为有两条发展路线:区块链内生路线和区块链外部路线。
从区块链自身的角度看,如果区块链行业出现杀手级应用,风靡世界,以强力姿态重新在用户心中建立锚定关系,那当然是获取大量用户最好的方式。
从借助外部力量的角度看,可行的解决方案是监管的强化,通过监管打破大众对区块链的固有印象,提升大众对区块链的接受度,以及为大型机构进场扫清障碍。在能被大众接受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应用场景、借助主流宣传渠道宣传等方式,实现获取海量用户的目的。
内生路线上,以太坊 2.0 到“可用”阶段至少还要两年,众多“以太坊杀手“们也都变得越来越沉默,少有声音听闻,且在生态建设等方面与以太坊相差甚远,超越以太坊可能性不大。除以太坊外区哥对少部分同类产品抱有一定期望,但对短期内就能获得大量用户持怀疑态度。
稳定币增长极快,商业离不开稳定币,DAPP 、DeFi 的发展同样如此。行业内稳定币以 USDT 发展最为迅猛,但 USDT 是区块链内生稳定币,受监管影响因素巨大,难以在现实世界普及。
BTC 作为区块链行业最成功的应用,吸引了无数拥趸,但仅靠比特币的造富效吸引更多用户进来,个人认为空间并没有太大了,比特币高达上万美金的价格,会本能的让用户考虑收益风险比。
接下来分析下那些可能为行业带来大量增量的外部产品们,行业对他们报以极大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为行业带来新的血液。
他们的大名你一定听过:比特币ETF、Telegram、Libra。
三、比特币ETF之难
比特币 ETF 是可以直接在股票、期货等传统交易场所进行交易的基金,其面向对象是传统领域内的投资人。传统领域的用户数量、资金体量是加密领域难以项背的,能够为行业带来的潜在购买者远远超出现有加密货币的用户体量。
比特币 ETF 将会为传统投资人在买卖股票的地方提供购买比特币的渠道,且无需担心保管、合规、税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非常关键。
比特币 ETF 的上市,意味着比特币的合规程度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意味着比特币受到监管认可,意味着比特币成为主流金融资产,意味着对大众潜移默化的认知改变。所以比特币 ETF 非常重要。
比特币 ETF 将大大加快比特币的被接受程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加密货币、区块链,为行业带来大量用户。
但这么重大的事情并不会很容易就做成了,比特币 ETF 的申请可以追溯到14年 Gemini 交易所创始人Winklevoss兄弟,经过3年的审查SEC最终拒绝了 Winklevoss 兄弟的申请。
之后很多公司、交易所持续申请,做了很多合规工作,但无一例外均被否决。关于比特币 ETF 只要记住一句结论就行:意义重大,但到现在为止,SEC 没有批准任何比特币 ETF。
SEC 的拒绝理由也很直接,SEC 认为申请者们无法解决比特币市场的“欺诈和操纵”问题,去年 6 月 SEC 主席 Jay Clayton 明确表示批准比特币 ETF 先决条件是:可靠的托管方案及市场操纵对策。
今年 3 月 SEC 拒绝 Wilshire Phoenix 提交的比特币 ETF 申请,理由依然是“比特币市场被操纵的可能性较大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有限”。
其实核心问题是比特币市场操纵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比特币ETF没有被批准的可能性。市场操纵是在明目张胆的掠夺财富,如果没有解决就上线了比特币 ETF,这不是给庄家送菜吗?
美股对于财务造假都有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操纵市场会视而不见?所以期待比特币 ETF 短期内上市的,还是歇歇吧,区哥个人认为可能会遥遥无期。
也许监管全面落地,没有了操纵市场的空间,就能被批准了。但如果监管全面落地了,市场被大众接受了,比特币 ETF 还重要吗?
四、Telegram之死
Telegram 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据今年 4 月公布的数据,Telegram 的月活用户数已经达到 4 亿,而在去年还只有 3 亿,增长非常迅猛。
Telegram 团队在18 年初宣布推出 Telegram Open Network(TON)网络,并很快完成了 17 亿美元的融资,引发行业强列关注。因为 Telegram 的用户量相对行业来说是实在是太大了,且增长速度堪称恐怖。
去年 10 月区哥写过一篇有关 Telegram 的文章《现在或许是Telegram们发币最好的时代》,认为现在监管还比较薄弱,或许是 Telegram 发币最好的时机。一旦监管变得严格,其将要面对的将是很多国家的合规要求,先不论能不能符合当地国家的监管要求,即使能够符合,其合规成本相比现在也会高出太多。
但最终 Telegram也没能逃过 SEC 的强力干预,Telegram创始人 Pavel Durov 于 5 月 12 日宣布区块链项目 TON 已经结束。
从实际情况看即使是在监管比较薄弱的时代,拥有海量用户的巨头想要大规模Token化,依然非常艰难。
就像之前区哥说过的那样,区块链作为新兴行业,各种监管措施都不完善,法律体系接近于零,且天然就带有对抗监管的特性,动辄覆盖几亿用户的项目发币,监管机构真的受的了吗?
在没有合适的监管条件下,监管机构很难允许这种带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新兴经济体出现,因为区块链本身的特性就不是监管友好型的。
从现在倒推过往,还没有哪个拥有海量用户的机构实现了 Token 化,区哥认为在没有对应监管规则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 Token 化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和募资、金融有关的项目)。
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下面要说到的Libra。
五、Libra难以大范围覆盖
Telegram 的用户量已经非常庞大了,但和 Facebook 比起来还是多有不如。Facebook 在全球拥有 27 亿用户,这是什么概念?
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联合发布的 2019 年数字报告显示,全球人口数76.76 亿人,其中手机用户 51.1 亿人,网民 43.9 亿人。
这意味着全世界每 1.6 个网民中就有 1 个 Facebook 用户,这个用户体量,以及能够形成的经济体量,是非常吓人的。
所以 Facebook 发行 Libra 注定是非常困难的,在没有对应监管能力的情况下,一个可能牵涉到 20 多亿人的货币发行行为,是能随便随便被允许的吗?
更别提其最初设想的超主权货币的思路。这个在货币层级上也是难以符合逻辑的,货币层级从上到下可以分为:最终结算层、超主权货币、美元、离岸美元、私人美元、商品券。
· 黄金可以归类为最终结算层,如果比特币能发展到黄金那个级别,可能也能被归为这一层级,其背后支撑是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共识;
· SDR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组成,是超主权货币。其背后支撑是多个主权国家的信用背书。Libra 最初设计的一篮子货币和 SDR 很像,这也是 Libra 被很多人认为想成为超主权货币的原因;
· 美元背后是美国的主权背书;
· 离岸美元背后的支撑是银行体系,信用上比美元稍弱;
· 私人美元的背后支撑是私人机构/个人,没有主权背书;
事实上 Libra 协会属于私人机构,其发行的 Libra 对应的债务由 Libra 协会承兑,其背书远小于美元本身。但由于 Facebook 本身具有强大的实力,所以可以认为其信用远超一般的私人美元,但不可能超过美元本身。
所以 Libra 在金融体系内的层级是比较低的,其资金、债务不能直达央行资产负债表,只能通过银行间接触达央行资产负债表。这就意味着,其要承担银行本身的破产风险。
如果 Libra 能够成为银行,则其可以直达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持有的资产就具有央行背书,安全性将会提升一大截。
在这里可以聊一下 USDT,USDT 是行业内最大的稳定币,但 USDT 因为没有受到监管认可,大型银行不愿意为其存管资金,只能找一些不那么优质的银行进行存管。
其风险不仅在于可能会被监管冻结资金(已经发生过一次了),更要承担小银行本身的破产风险。正因为小银行实力弱、规模小,才愿意承接高风险业务,其资产质量可想而知。所以 USDT 除自身风险外,还额外承担了存管银行本身的风险。相比之下 Libra 如果被批准,其存管银行的质量一定是比 USDT 的强。
Libra 修改白皮书后,已经从一篮子储备改为了单一资产储备,所以 Libra 出品的稳定币,实质上就是一个比较强的私人机构发行的劣质主权货币,其信用度很明显比主权货币差很多,但其在表象上又和主权货币类似。
讲清楚了 Libra 在货币体系内的地位,就可以聊聊行业一直念念不忘的大规模用户,Libra 真的能为行业带来大量用户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货币和 Facebook 应用不一样,应用可以随意进入任何市场,货币牵涉到国家主权及金融稳定等重要关口,这个领域是想进就能进的吗?
首先强势主权国家不可能随意让 Libra 进入,这是想都不用想的,人家用本国货币用的好好的,为什么要用你的劣质美元?
一些经济疲软,货币羸弱的国家,更不可能放开市场,让 Libra 随意进入。自己国家货币不够稳定,Libra 进来后本国货币还会有人用吗?一系列负面影响谁负责?有什么理由会让 Libra 进入?
对于美元可以自由流动的国家/地区,Libra 倒是有可能进入。还有一些货币已经崩溃的国家,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货币,Libra 也有可能进入。
这里的主要问题就是 Libra 是不是能够比直接使用美元更加方便,这个方便程度能不能让用户放弃信用更高的美元,而使用 Libra?
Libra 在白皮书中也明确指出,要为世界上没有银行账户的那些人提供服务。这里的问题是人家国家是否能让你进入?
还有就是税务问题,不在监管体系内运转,就无法收税,这是政府的命脉所在,这个问题在 Libra 身上就不存在吗?
综上,区哥不认为 Libra 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广泛应用,为行业带来海量用户。但如果其锚定美元的稳定币被批准了,在行业现有格局下取代 USDT 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
六、我们正处于什么时代?
以上从区块链内生路线和外部路线两方面,探索了行业获取大量用户的可能性。
区哥认为区块链内生路线,受区块链底层制约比较严重,底层取得突破是内生路线取得突破的先决条件。内生路线的突破就是开发出现象级产品,强力打破用户认知,实现用户量级上的突破。且产品还必须是符合主流价值观,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
监管体系的完善行业说了不算,但如果内生路线取得突破,获取了较大影响力,则有可能倒逼监管加速。比如 17 年的 ICO 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快迎来了监管的表态,SEC 也是动作频频。
还有就是Facebook这种超大型机构进场,虽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厘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在加速监管体系的进化。
以区哥对区块链底层的浅薄了解,区哥个人认为在内生路线方向上,短期内没有获取大量用户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说就不能获得增长)。外部路线上同样如此。
所以行业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是一个需要扎实做技术,争取早日取得技术突破的时代;
是一个增量缓慢的时代;
是一个存量消退的时代;
是一个所有同类产品互为竞争对手的时代;
是一个残酷的时代。
但正如比特币自 2009 年问世,区块链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区块链行业正呈现出过往所不具有的繁荣一样,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拉长一些,技术依然会冲破樊篱,叠加监管的不断完善,海量用户涌入这个行业也只剩下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