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面向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我国提出要加快5G网络、卫星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提法由此而来,其本质是以核心高科技为发展的动力引擎,带动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老之交
老基建以建设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为主要任务,实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而新基建以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将成为经济的倍速加速器。以数学的方式来进行比拟的话,老基建是底数,新基建则是指数。
以“铁公基”著称的老基建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上,过去极大地拉动了中国经济,拓展了人们的物理生活空间。
将来的新基建将在数字世界里通过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继续加速数据价值的发掘,进而加速推动整个社会向数字世界转型,大大加速经济向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的过程。
新老基建相互补充,新基建的高效智能数字化将大大提升老基础设施的社会效能,而老基础设施也将不断随着新基建的快速升级,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新基建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
例如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是当前新基建重要投资方向,可以受益于新基建的IOT、卫星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为智能的全程全网安全监控,更加高效的全网运力调度等。
技术融合
新基建的各个技术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要相互协同形成数字化基础平台的核心架构和基础。
5G和卫星互联网就如高速公路,提供更高、更及时的数据通讯能力,将数据采集段和数据消费端连接在一起。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依托低功耗计算、先进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海量的数据采集,实时监控能力。
云计算就如一个大厨房,人工智能就如会十八般厨艺的大厨,在云端的大厨房中烧制各种鲜美菜肴,如智慧城市/农业/工业,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
数据困境
可以看出,新基建的各项技术都离不开数据的处理和运用,数据及其使用将成为新基建过程中所有经济部门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动能。
面向数据处理和运用的大数据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已经有很多年头了,传统的大数据是将分布的数据集中到数据中心(数据湖)中,集中式存放和计算。这种方式特点是效率非常高,但与世界各国以及商业公司和民众对隐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特别是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快速发展,大家对隐私数据的价值感大大加强,同时对隐私安全的忧虑也大大加强。各国也推出了相关的隐私数据保护条例,如欧洲的GPDR等。
科技后浪
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恰逢其时,将能够为新基建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驾护航。通过隐私计算支撑的隐私AI技术,公司、机构、政府和个人都可以非常安全地将隐私数据进行商业化,同时保障数据隐私不被侵犯。
作为所有分布式应用的基础,分布式数字ID则在分布式架构下为人和物建立链上身份,突破行业间壁垒,通过链上身份确定资产与数据的所属权。个人完全控制隐私数据的授权和使用,可隐私地进行身份认证。
基于密码学加持的隐私AI实现了在跨域(公司)的大数据密文上进行AI计算,可消除数据源之间的交互壁垒,通过数据的多样性来提升AI算法的处理能力与数据覆盖维度,极大提升了AI的对数据源的可获取性,提升了AI模型的质量。
商业公司/政府/机构可以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来将各自的宝贵数据进行商业变现,降低数据的静默成本,获取数据价值的更大收益。
我们正在经历如18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数字化世界将是生产力的新大陆。万物智能隐私计算正是数字化过程基本特征,也是新基建的技术基础架构,它将极大地解放被安全和隐私要求禁锢的数据价值,必将带来比工业革命更加猛烈地生产力提升,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