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挖矿的热度持续高涨,在这篇文章里,会聊一聊 DeFi 生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动化做市商。如果用户有闲置资金,如何通过自动化做市商平台获得收益?又有哪些风险存在?
谈到自动化做市商,有三个项目绕不过去:Curve,Balancer 以及 Uniswap。DeFi 如同是一栋大厦,而这类应用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自动做市商的出现,让中心化交易所的模式有了替代品,用户跟用户之间无需中间商托管资产,即可实现点对点的数字资产交易。
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动化做市商起到了什么作用,我想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背景:为什么我们需要自动化做市商?
如果你是 DeFi 的资深玩家,可以直接跳过去第一部分,从 Uniswap 的介绍开始阅读即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先花一点时间介绍下背景知识。
什么是自动做市商?
我们从比特币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笔交易谈起。
2010 年 5 月 ,一个网名为拉斯洛(Laszlo)的程序员,在比特币论坛发帖称:希望能够用一万枚比特币换取两份披萨。5 月 22 日,Laszlo 发帖称,交易成功。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实物交易记录。5 月 22 日也因而被爱好者们确立为:“比特币国际披萨日”。
让我们仔细想一下这笔交易:当时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起初,人们通过论坛交易数字资产
正如在披萨购买之中,用一万个比特币换披萨的这位程序员老兄,交易时候也得知晓:对方会不会收到比特币就不声不响消失跑路?比特币早期,爱好者们在比特币论坛和 IRC 上进行交易,他们想要衡量交易对象靠不靠谱、会不会卷走了币玩消失,凭借的是在论坛之中的荣誉值。
在点对点交易中,这方法很常用。在 Craiglist 和 LocalBitcoins 这类平台中,账号的年限,交易的频率等指标是核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在 OTC 市场上也会看到,账号成交笔数、账号等级,也都是选择 OTC 商家的重要因素。
不过,就算考虑了这些因素,也仍然存在问题:骗子也有可能通过多次交易赢得信任、积累声誉、放长线钓大鱼,然后骗一次大额的就跑路。这种风险,始终存在。
中心化交易所
后来交易所出现了。Coinbase 和门头沟交易所的出现,使得人们在交易中不再需要依赖信誉值选择交易对象。然而,交易所的风险也随之而来:用户将资产托管在交易所中,交易所一旦出事,用户的资产很可能血本无归。正如在门头沟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在中心化交易所中,参与者的风险仍然很高。
为什么自动做市商会出现?
后来,数字资产生态系统逐渐发展,更多的开发者创建了项目,发行代币,而中心化交易所则成为了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动辄索要一百万美元上币费的情况,并不罕见。除此之外,随着 NFT 非同质化代币等新型数字资产的出现,个人化代币以及使用区块链对其他资产进行代币化的需要,也对区块链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此种种,除了中心化的交易所之外,人们需要有更多的选项。
去中心化交易所、自动化做市商和资金流动池 (Liquid Pool) 协议,恰好满足了这类需要。通过智能合约,中心化交易所的角色可以被替代,用户不必将资产托管在中心化交易所,就可以实现资金流通。
DEX 和自动化做市商
去中心化交易所跟自动做市商这类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用户仍然需要订单簿,每一笔交易都需要用户去为此出价竞价,有对手方参与才能完成。而自动化做市商可以无需借助于订单簿,通过算法方程式来决定资产的交易价格,充当用户的交易对手方。
DEX 往往面临启动之初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而自动做市商平台,则用算法方式,提供了交易流动深度。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在自动做市商产品之中,只有当交易发生的时候,才会发生变动。更少受到外部的操纵。
对于以太坊等资产而言,仍然也在中心化交易所上架,有时候价格会跟交易所的价格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会存在套利空间。套利者的参与,会消减价差,让代币价格回到正常水平。
对于提升流动性而言,自动做市商只要更少的资源即可实现。无需人工介入交易,只需要通过智能合约即可实现。
三个重要概念
想要弄清楚自动化做市商的机制,有三个重要概念我们需要明白:流通池、无常损失(价差损失)以及流动性挖矿。下面分别来了解下。
1. 流通池
在 Uniswap 这类项目中,项目为用户提供了流动性深度,用户可以在不同代币之间进行交易。用户将资产转入平台之中获得收益,而在平台中的总资产额度,就构成了流通池。
流通池中代币总额越多,深度越好,大额交易带来的影响也就更小,不至于因为一笔几十万美元的交易就让价格产生大幅波动。DeFi 今天面临的最大批评在于,容易产生交易滑点,无法为大额数字资产交易提供安全支撑。交易滑点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在买卖 token 时,期望的交易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别,称之为交易滑点。
2. 无常损失 (Impermanent Loss)
用户向平台提供流动性,存在亏损风险,被称为无常损失。 由于自动化做市商 (AMM) 的设计机制,可能会导致在外部价格变化时,如果没有套利者的介入,AMM 平台不会自动变动价格。而这时候,外部套利者会借助于平台跟外部交易所之间的价差从中获得利润。而与此同时,为平台提供流动性的用户,却遭受了损失。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形,用户就没有动力去参与,因为原本他们希望获得收益才参与其中,却因为价差而亏损。这样一来,他们原来可以通过中心化交易所获得更大的利润,却因为在自动化做市商平台提供流动性而亏了钱。
3. 流动性挖矿
用户将资产提供给市场,可以获得平台代币作为奖励。用户承受了资产价格损失,也锁定了代币的流动性,但是获得了收益。除了分享平台的手续费跟利息之外,他们还可以将平台奖励的代币出售,获得更好的收益。
说到流动性挖矿,2018 年时这种做法在亚洲的一些交易曾经很流行,但是很可惜,由于存在大量的抛售,这些平台的代币价格一落千丈。
接下来,我们对 Uniswap、Curve 以及 Balancer 这三个热门项目加以了解,也顺便谈一下他们的用户激励模式。
Uniswap
Uniswap 提供了即时兑换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代币之间进行交易,无需对手方,交易可以立即成交。Uniswap 的官网是: https://uniswap.exchange
我们先了解下实现机制。Uniswap 采取的算法为固定乘积的方式: 可以用方程式 X * Y= K 来表示。这里,K 是个常数。
假设有这样一个交易池,其中有 50 个以太坊,有 1 万美元,而 K 的值恒定,为 1万。Y 此处表示的是资产的价格。
假设 X 表示以太坊的供应量 50, Y 是 ETH 交易时的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Y 的价格会是10,000/50 = 200, 因为 K = 10000 是个常数值。如果有人购买了以太坊,交易池子中的以太坊会减少,而美元的总量会增加。
假设用户用 200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2 个以太坊。此时,X 的值变为 48,Y 的价格也会改变。由于 K 是常数,以太坊的价格需要变化。我们计算一下,此时的以太坊价格会变成 10000/48 = 208 元。
与此类似,在下一次交易中,如果有人决定卖出大量的以太坊,那么以太坊的供应量会增加。如果他通过 Uniswap 出售 7 个以太坊,那么总交易池中的以太坊数量会变成 55 个。Y 的价格需要变动,才能反应新的供需关系。
由于 K 的值恒定为 10000,我们计算新的价格,用 10000/55,得到以太坊的最新价格为181 美元。现在代币池中的美元供应量就变成了10400-(7*181) = 9133 美元。
感谢你能够耐心看完上面这一段。这种做法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无需订单簿,就能完成交易,而中心化交易所或者去中心化交易所,都需要依赖于订单簿。
除此之外,在这类交易中其他交易者的订单是看不到的,所以想要操控价格也更有难度。
不过这类做法也面临挑战:如果代币流通池中以太坊跟美元的深度不够,那么交易时价格会变动剧烈,这会让 Uniswap 变得有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平台交易深度不足时,有大额订单交易,为平台提供流动池的用户可能会遇到资产损失。
在 Uniswap 上,类似 UMA 协议这样的代币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发行,因为通过 Uniswap 的价格发现机制,能够无需中心化交易所参与,就可以直接通过算法决定数字资产的价格。而 Uniswap 跟 Curve 之间的最主要差别在于交易资产的类型上。在 Uniswap 平台上存在形形色色的资产,这会让流动性变得分散,资产的价格发现过程可能变得低效。而在 Curve 平台上,聚焦于稳定币资产,价格会恒定在一美元左右。
Uniswap 的激励机制
迄今为止 Uniswap 并未发行平台代币。Uniswap 针对每笔交易,会收取 0.3% 的手续费,这部分收益会分享给平台的流动性提供者。当用户取回在池子之中的代币时,根据他们在资金池中他们对流动性的贡献,可以分享平台的手续费收益。不过这样一来,存在一定的风险:对用户的激励完全依赖于平台的交易量和交易规模。随着币价走熊,平台的交易量下降,由于手续费收入降低,用户的积极性就可能没那么高,从而转向其他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的平台。
Curve.fi
Curve.fi 的设计考虑是,让用户交易稳定资产,可以获得平台手续费,降低了价差损失的风险。用户通过稳定币为平台增加流动性,可以交换不同的代币,比如 USD 的多个锚定币:DAI、USDT、USDC。这些代币的价格在1美元左右波动,价格变动带来的资产损失风险更小,因为波动性低。
Curve 可以吸收大额的交易,如数十万美元的交易,交易滑点不会有大幅变动,因为流通池的规模够大。更重要的是,由于主要聚焦于稳定币,可以将流动性更聚焦在美元锚定资产上。
如你所见,交易量主要来自于稳定币交易,以及最近对于比特币的锚定币。
Curve 的激励机制
Curve 平台的交易手续费为 0.04%, 手续费分配给平台的流动性提供者。Curve 上的闲置代币也会变为锚定币的方式 CToken(Compound 代币)的方式,在Compound 平台上出赁,获得收益。用户可以获得两重收益:来自 Compound 平台的基础利润,以及在Curve 平台上提供做市商流动性所得到的手续费收益。Curve 也有发币的计划,不过截止到发文为止,还未施行。
Balancer
Balancer 更有意思。
用户可以将混合代币提供给资金池。Balancer 自己描述为 ETF。Balancer 使得个体能够通过提供流动性给平台,来获得利润。Balancer 背后的共识略微复杂,在此不做详述,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基本的原理。
Balancer 可以支持混合资产。这意味着有人会构建了一个资产组合,可以被系统吸收。根据 Balancer 的文档,用户最多可以在资产组合中加入八种资产。
Balancer 允许自定义流通池的数额。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持有 X 代币,想要提供流动性给 ETH,可以创建一个流通池,其中 80% 的代币是 X,20% 的代币是 ETH。无需中心化交易所,就可以让小币种提供流动性机制更为容易。
Balancer 的费用可以根据流动性提供者的供应量进行设置。范围是 0.0001% -10%.
Balancer 的激励机制
Balancer 设计的激励,来自于交易资金池提供的年化收益。所有的池中的费用会回到流动性提供者手中。这意味着参与者可以设定更高的手续费比例。如果资金池的手续费过高,用户不想进行交易。因此,激励用户设置较低的手续费,获得更多的代币收益。
由于代币激励机制的加入,Balancer 的交易者数量增加了 20 倍,从 70 人左右提升到 1400 人以上,由于代币激励机制的加入。Balancer 总计交易额达到了 4500 万美元。
Balancer 最近也发布了代币发行的计划。总计数额为 1 亿代币,2500 万代币分配给创始团队和投资者。Balancer 曾用 0.6 美元1个的价格融资了 300 万美元。
Balancer 代币价格升高,用户可以从这些代币获利,还能够获得来自提供资产的收益。正如在 Compound 之中我们看到的,只要平台所奖励给用户代币的价格保持高位,这对用户就很有吸引力。
自动做市商的未来
过去几年,自动化做市商渐渐完善,最近对去中心化治理的风,代币激励机制的加入,自动化做市商获得了更多关注。
目前常见的模式是逐渐加入代币,让用户自己对项目实现治理。目前 Balancer 代币价格较高,这意味着考虑到风险因素之后,成为 Balancer 的 LP 仍然有利可图。然而随着币价下跌, 如果平台的交易量不足以创建足够的利润,持续时间就难以为继了。
如果趋势无法持续,流动性提供者的激励不足,就可能会离开平台。当然有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由于 AMM 平台的激励与个人在激励池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所以随着其他人的离开,余下参与者的收益会上涨。Balancer 代币回报的数额增加,也会让 LP 留下来。
对许多已经成型的平台如 Uniswap 而言,平台的交易额够大, 足以产生持续的利润。过去一周 Uniswap 平台自己就产生了 1.69 亿交易额。这意味着一周分配的手续费大概是 57 万美元。
由于价格仍然保持高位,用户会对平台币感兴趣。换句话说,类似自动化做市商这类平台,需要高额回报,以便让治理代币维持热度。我认为这个模型比传统的风投模型更好,因为没有产生利润的平台可以早点死掉,不会像一些僵尸项目一样维系多年,僵而不死。DeFi 资产的流动性,意味着大量的流动性提供者可以将资产转移到具有更高回报的平台上。
我很期待 DeFi 领域的创新。你可以将多个代币混合,只需要代码和共识就可以运行一个市场,可以用多种方式使用。对于个人来说,个人代币也可以在 Balancer上交易。
在未来如果有人将 IP 知识产权合约代币化,在类似 Balancer 等平台上架,我不会惊讶。这些做法将中间人踢除,直接将发行者和发行市场联系在一起,DeFi 起到的作用,正如同 WordPress 使得出版发行变得简单,只需要点击即可,将权力从传统新闻媒体解放出来,赋权给个体博主。
有人会怀疑:这会被滥用么?当然可能。人们不得不承受损失的风险。但是如同创新会消减中介提升效率一样,DeFi 领域的新发展尽管有缺陷,却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对此我翘首以待,让时间给出证明。
翻译:荆凯。
原文:https://cipher.substack.com/p/an-introduction-to-automated-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