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区块链研究实践主要集中在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无币区块链、分布式应用(DAPP)、共识机制和生态治理等领域。虽然业界已经认识到区块链的一个特质是计算机系统与经济激励相融,但分析工具多以基于代币的激励为主。在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建设制度成本的前提下,很难以统一的思路去分析各领域问题,也因此未能有效触及区块链对组织制度变革的影响。从制度成本角度进行分析,或可为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区块链提供参照。
加密经济学聚焦底层公链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公链有一个基本特性,即在无须信任第三方中介的情况下,就能获得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的一致性账本。在比特币之前,仅仅具备密码学确权和分布式计算的系统,无法对生态维护者提供有效激励,因而一直无法实现可持续运作的去中心化点对点价值转移系统。在比特币的设计中,自洽地包含了密码学、分布式计算和经济激励相融三个关键要素。竞争性记账和记账回报的算法设计,保证了诚实记账人能够持续获取最大收益;不诚实记账人发起数据篡改需要极高成本,以致极难产生作恶的经济动机,从而使得生态能够在较低管理成本下获得持续运作的可能性。
一些区块链的实践者进而提出加密经济学(Cryptoeconomics)的概念。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认为,加密经济学是密码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博弈论三者的组合,可以用来构建具有经济激励的安全系统。但以往的加密经济学多聚焦于在区块链语境下,对底层公链共识算法的探讨。其任务之一是研究设计可高效稳定维护数据不可篡改性的系统;任务之二是在已有数据不可篡改工具的前提下,推演如何保证各类参与者行为与生态目标的一致性。但是,其中的分析工具多以基于代币的经济激励为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无法解释无币区块链、联盟链的存在,无法统一底层共识与上层DAPP生态的经济模型,因此也无法完全覆盖区块链对组织制度变革的影响等话题。
完全去中心化的场景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即使在运行良好的公链生态中也无法达到完全去中心化。在真实的商业社会,因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分工协作,必然会促成信任中心。在一个业务场景中,对于是否需要应用区块链;选择联盟链还是公链;在公链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选择不同的中心化程度参数和共识机制等问题,尚缺乏更一般化的分析框架。
机器算法信任与社会组织信任的制度成本
为了让参与者有意愿在其中进行经济活动,一个生态或商业模式必须维持一定的可信度(行为产生预期结果的风险可控)。为此需要生态维护者们共同遵守一个分工协作的机制。这个制度明确了维护生态应有的行为、谁来执行以及如何分配收益,而制度的运行则需要付出人力和其他资源成本。
比特币虽然在系统上完成了点对点价值转移,避开了第三方的介入,但实际上比特币生态仍然需要参与方对比特币核心开发组(Bitcoin Core Developers)和矿工集体(竞争记账者)注入社会信任,比特币核心开发组以及中心化运营的公司都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才能维系所需的可信度。
因此,一个生态的总体可信度,是由维系生态运转的机器算法信任和社会组织信任共同决定的。对于前者来说,生态维护者依照算法规则竞争性记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耗费冗余人力和资源,但产出分配的规则明确不可篡改。冗余的账本存储、去中心民主投票决定生态事务,都是这一制度运行的成本。对于后者来说,任何生态内自发或有目的形成的组织,都涉及组织运行的制度性成本。根据科斯定理,相较市场价格机制调配资源更优时,该类成本是指利用内部命令机制所需要的成本。命令式机制通常不需要冗余投入,但要实现收益的公平分配,就需要付出额外的制度成本。
于是,问题就转换成在某一应用场景中,人们需要搭建一个具有一定可信度的生态模式,相应机制才可以正常运转。在预算有限的条件下,决策焦点就集中在选择多付出一些成本,以维持机器算法信任,还是维持社会信任制度运作。在最优解中,建设社会信任制度上的额外投入所带来的净收益,将小于投入在机器算法信任上所得的净收益,反之亦然。
对比特币与联盟链应用的分析
在比特币刚兴起的时候,人们通常将其与传统点对点传输网络进行比较。但后者既无中心组织分配,也无去中心回报机制。通常是在网络启动初期,参与者超水平贡献维护生态,导致短期繁荣。随着分配收益的成本迅速扩大,人们因激励不足,又导致体系迅速瓦解。
然而,比特币的生态十分完整,在机器算法信任方面,虽然竞争性记账所耗费的电力成本高昂,但算法保障了明确的竞争规则和经济激励方式。在社会组织信任方面,比特币核心开发组、矿工集体、交易所、比特币安全公司、各国监管机构都是生态内的中心信任组织。各国的中心化组织参与者(主要是交易所)与监管政策制定及执行的制度成本不同,导致了比特币在各国接受情况的差异性。例如,中国对比特币的总体态度是,要求比特币交易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对于比特币或者其他公链来说,一味强调完全去中心化并不能扩大用户群体,保证生态内中心化组织的高效安全运行与进一步降低运行机器算法信任部分的制度成本同等重要。
另外,比特币的成功表面上看是因为代币激励,但实际上其关键点是在不可篡改的条件下,区块链规则的收益分配制度成本几乎为零,明确的分配原则提升了生态维护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某些情况下,对参与者来说,单单是参与生态获得的收益即可覆盖成本,那么就没有必要再附加代币激励。所以区块链的经济激励着眼点应从单一的代币激励,拓展到设计投入与回报的权责利相匹配的制度。
中心化组织自建分布式系统与联盟链的关系,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热点话题。中心机构在未引入机器算法信任之前,需要社会信任机制来明确行为、谁来执行以及如何分配收益。对于一些参与者众多、流程环节长,或者有很多外部参与者的情况下,发起方监督运行的成本极高。商业模式所需的生态可信度,因中心化制度成本过高而无法达到。因此以往要么是以串行方式低效做业务,要么某项业务在一时一地没有开展的条件。在引入机器算法信任之后,中心机构可以协调诸多参与方共同制定业务规则,以较低边际成本提升机器算法可信度后,生态总体可信度会迅速达到商业运营所需的必要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有可能出现社会信任制度运行成本极低的情况,此时引入任何机器算法信任都会增加生态的总成本,那么这时候就没有在某项业务中引入区块链的必要。
综上所述,区块链的本质是通过应用密码学确权、分布式记账、经济激励机制三要素,在一定应用场景内形成数据不可篡改共识的模式。一个生态的总体可信度,由维系生态运转的机器算法信任和社会组织信任共同决定。广义的加密经济学分析就是根据生态内各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成本预算等,寻求生态目标与参与者行为一致的最优解过程。在这个分析框架下,机器算法信任和社会组织信任的替代关系被纳入分析范畴,从而使得加密经济学成为可以分析组织制度变革、指导区块链应用的一般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