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eFi的热潮降温后,交易所的“一键挖矿”或许才是续集

突然间那些热闹了几个月的DeFi社群开始变得静寂,那些喊着高举“去中心化交易”的角色们纷纷倒戈在了USDT的石榴裙下,毕竟持有非贬值性资产才是最重要的,虽然USDT兑CNY同样出现了贬值,但这就是狂欢过后的结果。
 
很难想象一个月前朋友圈、社群、微博全是DeFi的盛景,如今似乎少了很多喧嚣,反而多了几分理性的声音。人们不再打着DeFi的口号去传播教条主义般的意义,反而实在地问,“哥们儿,你这能保住本金吗?”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自Uniswap发出那价值一个iPhone12的UNI(人均400枚)后,DeFi就开始从极度狂热变成了一锅粥——散散漫漫。
 

但是,随着传统DeFi大军开始退潮之时(区块链圈子的“传统”可能就几个月时间),另一波大浪则开始迅速袭来,就像钱塘江浪潮一般,本来只是细细碎碎的小波浪,突然变成了行业的“惊天大浪”,而这就是交易所的DeFi挖矿,但实际我更喜欢称其为DeFi的“一键挖矿”。

那么,我不禁好奇,作为传统DeFi大浪退去后的时刻,交易所推崇的“一键挖矿”会是DeFi过后的“大浪淘沙”吗?抑或会演变出一种全新的行业形态,由此开启了一番思考。
 
1. DeFi真正的创新点在哪?
常言道“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我想对于DeFi来说,有些东西是区块链发展的创新,但对于传统金融来说,则只是数字经济的迁移,此话怎讲?
 
首先我们来谈创新点,其一是“流动性挖矿”的颠覆,但本质上Fcoin其实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不同在于一个是为大户或者精英服务,但DeFi是为人民服务;其二DeFi算是开创了区块链产品的新思路,但这本身与金融又无关,什么意思呢?
 
我们不妨回忆下过去几年的区块链产品,除了Dapp,其他大部分都不算产品,用户体验感也不强,但像Uniswap这样算是真正的区块链产品,为那些区块链产品经理提供了有趣的思路。
然后说回DeFi和传统金融,本质上其实都是金融,只是把传统金融中某些流程简化了,但某些角色依然存在,不管是借款人、放款人,还是利率,或者资金储备,都依然是金融的壳,所以达不到颠覆式创新的地步(至少目前如此)。
 
当我们明白了DeFi的一些本质性东西时,我们才会知晓DeFi的持续性目前并不会太强,除了高门槛、高风险和高费用,DeFi的高收益反而成为了目前限制其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这短暂的辉煌后,必然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同时也需要一些“正规军”进场重新制定规则。
 
而这就是像OKEx这样的交易巨头,突然开始大范围进军DeFi挖矿的原因,毕竟野蛮之后才有机遇,也才有真正的发展机会。
2. 交易所是激进还是守正出奇?
大概是2周前,随着OKEx最后宣布推出“挖矿上币”,我们看到了各大交易所都齐刷刷地上线了“一键挖矿”,尤其是OKEx似乎更为激进,除了上线交易所的DeFi挖矿,也在不断上线新的“赚币”项目,同时还推出了“谁是DeFi赚币预言家”的活动,按照业内人的说法,“OKEx是不是要死磕DeFi了?”
先不说是不是要死磕DeFi这样的问题,回到DeFi本身来看,交易所与DeFi似乎更容易结合起来,从用户量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是几万的总用户,一个可能是十几万的用户,完全是两个体量,这也是为什么交易所要进入DeFi赛道的原因。
 
而降低门槛的优势就更不用提了,相较于前几个月DeFi的高门槛,现在交易所推出的DeFi产品是真正对得上“一键挖矿”的口号。例如DeFi挖矿传统路径需要8个步骤,但OKEx中的挖矿路径仅需要3个步骤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操作路径。

因此,面对交易所疯狂进军DeFi领域,我们大可不必惊讶,就本质而言,DeFi的“三高”(高门槛、高风险、高费用)是逃不脱的枷锁,而交易所却有意解决这三个问题,并在控制收益的前提下,完成用户的友好体验,毕竟在OKEx这样的交易所一个账号就可以“多挖”了,何乐而不为?
 
值得注意的是OKEx目前对于“一键挖矿”中上线项目的速度可谓之最,从数量上来说也算是佼佼者,正如OKEx CEO Jay所言,“OKEx是全球首家接入聚合LP挖矿交易的平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众多知名DeFi项目正快速加入OKEx的“一键挖矿”大家庭。
 
不过,交易所DeFi挖矿的逻辑又让我想起了2018年大行其道的“量化”产品,但那时的收益率和目前的DeFi却乎相差甚远,可人们依然前赴后继,所以也上演了一些趣味故事。只是不同的是,当时的玩家是一些机构,而现在主角换成了交易所们,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作为当局者的一份子,裹挟着区块链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如果是3个月前我们很难去揣测DeFi的尾声。同样,如今我们也无法去评判交易所与DeFi当下的故事,而只能去猜测故事的结尾是否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以及尝试思考下谁又会成为这个赛道的新贵,这才是朴实无华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