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机关推进“智慧警务”建设

110报警电话拨通之后,日常和群众打交道的是基层民警,除了路面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警用装备,如摄像头、防爆车、巡逻无人机外,人民群众获得的社会治安感知,也是通过基层民警建立起来的。所以说基层民警是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一)任务繁重与警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房、车、路、网、场、组织”等社会治安构成要素不断膨胀,任务日益艰巨繁重,而警力基本未相应增长,T/Q:13823152801/2723379296″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作机制优化、发动群防群治投入”等提升效能、完成任务的常规办法渐渐失灵。公安工作须在更多、更高平台上寻求新突破。

(二)社会治安动态化挑战日益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人、财、物、信息”等社会要素形成循环不断的”社会流”,与之相伴的犯罪活动也向”流窜化、职业化、集团化、高智商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动态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时空、地域、条块概念不断被突破,对公安工作形成日益严峻的挑战,既有警务运作模式不断暴露出不适应形势发展多变的迟滞性。

(三)规范执法要求与民警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群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公安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审核监督、规范民警执法执勤等减少、避免执法过错的传统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四)碎片化的信息分布状态与及时高效决策的现实

一方面,动态治安要求公安机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效科学决策,由此决定公安机关需要掌握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相关基础工作越来越繁重。

另一方面,公安业务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使信息资源呈现碎片化、原始化状态,大量闲置浪费,难以及時形成足够的情报信息,无法满足服务决策、支撑勤务的需要。

目前公安系统中传统的信息管理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对健全的公安管理体系的需求日益强烈,就公安基层工作而言,意义深远。

深圳源中瑞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身份、车牌、人脸、手机、指纹和声音等信息录入采集,传输至平台,与公安
已有数据资源碰撞,进行人员管控、大数据深层挖掘和智能研判应用,实现对人员的全方位、立体式管控,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提高民众社会治安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