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不断强调的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让信息快速传播且成本趋于零。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区块链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其发展愈是强势。如今,区块链的广泛应用推动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其中,人力资源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产物。
10月28日,亦来云基金会COO李恒、亦来云生态应用负责人宋世军、DMA区块链项目创始人辛卫民等近30位各行业的区块链兴趣者齐聚上海新天地,参加了主题为“区块链在人力资源领域的落地应用”的Meetup,共同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下面为大家带来他们的分享内容
宋世军:可用与可信
平台分可信与可用两种,而用户需要一个即可用又可信的平台,宋世军把复杂的区块链理论用一个个小故事深入浅出的给大家做了介绍。
比喻一: CD播放器
Elastos Runtime就好比是一个CD播放器,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ID,用它的数字身份,然后对应一块数据,而这个数据就像是用户手里的一张CD光盘,只有当用户插入光盘才会读取数据,光盘拿走了,播放器里是没有数据,也就不用担心播放器会偷走个人数据或者篡改个人数据。
比喻二: 通过版权看数据
数据只有留存在自己的物理空间,才会真正的属于个人,才能衍生出很多副产品,从而把个人数据变现成自己的财富,版权内容保护就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
比喻三: 区块链上发行的书
现今,我们的互联网信息基本属于零成本,因为他可以不断的Copy,谁也不知道原始数据属于谁。但是如果有一个可信的空间以后,个人数据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比如我在区块链上发行一万本书,每本书的打开关闭都受这个空间的规则保护,这个规则是个函数的编程,已经固化,不可改变,所以即使一万本书在自己的空间里,用户也是不能随意篡改。省去了目前中心化平台如果需要发行时会收取的佣金问题。所以大家会说区块链改变了生产关系,或者说改善了财富分配方式。
李恒:区块链、组织与人
李恒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思维,“区块链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子的?”
合弄制而不是合同制、自运营而不是雇佣关系、分工细化后的一对多而不是一对一服务;区块链模式下的HR,可能不再叫HR
对于个人来说,自运营就好比是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在开源社区里,很多软件开发爱好者,他们喜欢在业余时间寻找感兴趣项目的Bug并提交,之前是完全FREE,现在会得到一些不同项目的悬赏,这样个人时间可以自主去安排,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对于社会层面,分工会越来越细化,在不同阶段,专业能力较高的个人有机会同时服务好几个组织,排除掉商业保密外,间接提高一个行业的专业水平,降低平均成本。现在看,不是所有职能都合适,程序员的工作相对适合,非开源的项目会涉及商业保密的问题;通用性的律师、财务等管理岗较合适。
自运营模式下的HR,寻募的不是员工,是有共同想法的、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自运营更多去激励伙伴,让那些做得好的人,可以做得更好,给予他们更多奖励。区块链出现,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会有大的变化,以往制定的人员管理规则,更多是一种出现问题时用来对比的标准。但是,真得可以管好吗?这种方式一定适用所有行业吗?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需要一些规则,但这些规则出发点是引导和激励。
亦来云的自我运营,每个组都是一个专业创新中心,你不知道这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在同一个目标下,相互信任、尊重,这种组织形式里会有不同思维,允许在组织内部有不同的声音,充分发挥各自专业,在团队中没有CEO,完全是各业务组长节点计划下自我运作,遇到跨组事项或某一专业涉及其它专业支持配合时,通过全球跨组会议沟通解决。
辛卫民:去中心化数字营销
微软出身的星哥把去中心化故事化,冷启动的代码交易阶段,现场小白茅塞顿开。
去中心化营销的目的是希望在买卖双方中间建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不是垄断,而是由代码驱动,不具备收集数据的一个物理平台。很好的使得买卖双方能直接沟通,形成交易,省去了很多中间商的收益。
换句话说,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同时商家花更低的成本但是利润更高。但是去中化平台目前只是开始,还需要一段时间,然而目前阶段,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数字化资产(Tokenized)领域的发展。
个人数据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些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体现在个人权益上,所以最终不得不把数据给第三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用代码来实现买卖双方的去中心化交易,而这些东西都要基于智能合约、营销活动等来保证其公平性。
比如个人ID是经过确权的,ID与ID之间的关系同样很重要,因为优秀的商业平台,除了功能到位外,还需要流量到位。亦来云目前有投资人社区,开发者社区,然而更大的是所有用户社区,所有人的ID以及ID之间的关系在确权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数字资产。这个资产不专属与某一方,而是每个人拥有自己的资产,平台只负责连接,这样就会吸引更多商家。
来源:亦来云